约5230字。
七根火柴
湖北省监利县龚场镇中学 郭尚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本文结构的特点,学习截取人物性格的一段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把握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2.训练学生对人物刻画的细节描写。
(三)情感目标
1.了解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学习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立志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建设祖国。
2.红军战士对党和革命无限忠诚而表现的思想美和意志美。
二、学法引导
运用想象法认识无名战士对党和革命的忠诚之心和甘愿牺牲自己而忍受折磨等待同志转交火柴的顽强毅力,通过比较法认识景物描写的作用,联系小学时学过的课文《丰碑》类比解决主人公是谁的问题。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截取人物性格的一段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以景物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投影片:①生字词;②随堂练习。
2.火柴一盒。
3.如有可能则可准备红军过草地的电视片段或电影片段。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讲解分析,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学习王愿坚同志的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火柴,我们生活中天天用到,看起来是极其平常的。可是,你们可曾想过:在艰苦的革命年代里,在红军行经荒无人烟的草地时,就是小小的火柴,发出多少热,放出多少光,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就是紧紧扣住火柴,讲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