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长沙市2004年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试卷<br>
语  文<br>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第Ⅱ卷和第Ⅰ卷答题卡。第Ⅰ卷l-6页;第Ⅱ卷7一10页。共六道大题,满分l0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br>
    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全部交回。<br>
第Ⅰ卷(每小题2分,共40分)<br>
<br>
一(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br>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r>
A.惟悴(qiáo)     坠落(duò)    惆怅(zhàng)    游说(shuì)<br>
B.倩影(qiàn)     咀嚼(jiáo)   浸渍(zì)       拙笨(jué)<br>
C.崔嵬(wéi)      奚落(xī)     寻觅(mì)       形骸(hái)<br>
D.屏障(zhàng)    沃野(wòù)     睚眦(yiá)      虫豸(zhì)<br>
2.下列词语没有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br>
A.反聩  佳宾  烦燥  禁锢  姿行无忌     B.渺茫  妥帖  怠慢  苍茫  清风夜唳<br>
    C.福祉  希疏  洪扬  招览  妍媸必露     D.着解  波萝  署假  搅乱 荒涎不经 <br>
3.对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r>
A.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造化:迷信认为有福气的人。)<br>
B.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眉黛:青黑色的颜料)<br>
C.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态度:待人接物的看法。)<br>
D.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意思是推敲起字的韵律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br>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br>
    A.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装在套子里的人》)<br>
    B.“是呀,小乖乖。我总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藕断丝连。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守财奴》)<br>
C.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林黛玉进贾府》)<br>
D.这时候的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统小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br>
5. 对下边句子修辞的使用分析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r>
(1)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许还要高远。<br>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r>
(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婚;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br>
(4)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br>
(5)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br>
A.夸张、引用      比喻       通感        反复       反语<br>
B.夸张、引用  通感       比喻        对偶       讽刺<br>
C.引用、夸张  比喻       通感        对偶       讽刺<br>
D.引用、夸张  通感       比喻        反复       反语<br>
6、下列各句中句意最明确地一项(   )<br>
A.李市长嘱咐几个学校地领导,新学年一定要注重学风校风地建设。<br>
B.她这个人好说话,所以大家都愿意和她交往。<br>
C.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微微一笑,还是登上了独木船。<br>
D.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非常高兴。<br>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