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十五中2004届高三第六次月考<br>
语 文 试 卷<br>
命题人:张文凡<br>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共12页。<br>
答案请做到答题卡上,除非你有大量的剩余时间,要准确填写姓名及学号。除非你想扣分。<br>
<br>
第Ⅰ卷(共45分)<br>
一、(18分,每小题3分)<br>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br>
A.信笺 缄默 掮客 尖酸刻薄 草菅人命<br>
B.惬意 胆怯 提挈 锲而不舍 窃窃私语<br>
C.迄今 地契 堆砌 同仇敌忾 货款付讫<br>
D.耄耋 茂盛 广袤 未雨绸缪 貌合神离<br>
<br>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r>
A.烦躁 眼中盯 融会贯通 小题大作 反其道而行之<br>
B.灌输 紧箍咒 针砭时弊 以飨读者 黑云压城城欲摧<br>
C.累赘 口头掸 默然置之 五彩缤纷 惶惶不可终日<br>
D.安详 恶作剧 旁证博引 条分缕析 图穷匕首见<br>
<br>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r>
①加拿大政府最近发起一项新的运动,___________家庭关掉电视,提醒人们不要迷失在小屏幕前,应该多去户外活动。<br>
②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之辞来与之___________。<br>
③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_______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_______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在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br>
A.敦促 斡旋 宁可孰若 <br>
B.督促 周旋 与其不如<br>
C.敦促 周旋 与其不如 <br>
D.督促 斡旋 宁可孰若<br>
<br>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br>
A.鲁迅的《阿Q正传》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使人心悦诚服,灵魂为之颤栗。<br>
B.这次远赴南极考察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畏惧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南极更多的奥秘。<br>
C.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br>
D.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br>
<br>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r>
A.他们自从听了中央宣讲团的报告以后,他们班级马上开展了“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的活动。<br>
B.宋庆龄同志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兴亡和人民的利益奋斗一生,尤其是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为社会主义造就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br>
C.三峡国际旅行社接待海内外游客数量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2003年第一个季度接待的游客总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5.5%。<br>
D.世界卫生组织虽然解除了对北京的旅行警告,但中国因非典遭受的打击和由此引发的教训是巨大的,目前将继续处于克服非典后遗症和改革社会、政治体系的“后非典”时期。<br>
<br>
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br>
A.咬死了猎人的狗 <br>
B.别怪我老师<br>
C.相信你自己 <br>
D.我们没有做不好的事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