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560字。
明确重点,有的放矢
——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方略
一、明确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地位及考查目的
2017年高考把选考改为必考,从而把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统一为现代文阅读,总分值为35分,比原来34分增加了1分;阅读量也相应增加了。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原来选考的25分改为现在必考的12分,虽然分值减少了,但地位却提高了,因为每一个考生都必须考了。
把选考改为必考,主要是因为两者的考查目的不同。文学类文本阅读重在考查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而实用类文本阅读重在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核心素养。可见,把选考改为必考,意义重大。可以提高考生的阅读能力,更好地衡量考生的语文能力,更全面地考查考生的素质,从而更好地满足高校人才选拔的要求。
二、明确新闻阅读的地位及考查重点
对比2016年的《考试大纲》,2017年的《考试大纲》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方面有两处变化:①把“新闻”放在了首位;②增加了“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这些文字。而2017年全国卷三套试卷考查的都是非连续性的新闻材料,可见新闻这一最讲究“真实性”和在这个信息时代最具“实用性”的文体受到高考的青睐。
2007年至2016年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都考查传记,考查的重点是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而2017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主观题的题目设置中都有“概括”两字,可见今年的实用类文本依旧着重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从以上两点可以推断,全国卷实用类文本会稳定在新闻考查上,并且着重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所以在应对2018年的高考备考时,我们应注重新闻的复习,重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明确新闻阅读的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2017年全国卷新闻阅读的题目设计为两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下面我们通过回顾高考题,对不同题型进行具体分析并找到其解题方法。
(一)选择题
2017年的《考试大纲》在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层级上增加了“理解B”,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点,这种理解层级的考查方式之前只出现在论述类文本中,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而2017年全国卷三套试卷均出了两道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两道选择题的总分值为8分,占实用类文本阅读分值的三分之二,可见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之重要性。
实用类文本选择题常见的选项设误类型及解题方法:
1. 无中生有
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纯属命题者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