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7道小题,约16820字。

  诸暨中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趿(tā)拉     废黜(chù)     枷(jiā)锁    冠(guān)冕   间不容发(jiàn)
  B. 旌(jīng)旗   抛锚(máo)     诟病(gòu)      汤镬(huò)      毋庸置疑(wú)
  C. 藩(pān)篱    逡(qūn)巡     取缔(dì)     脑髓(suǐ)    自怨自艾(yì)
  D. 鬈(quán)曲   缇骑(tí)      蹩(biē)进      骷髅(lóu)    刎颈之交(wěn)
  【答案】B
  ........................
  2. 下列语句中,没有出现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全市的合作学校需要向“小不点创客空间”众筹课程,由该工作室教师向合作学校输送受课服务,同时也为学校培养能够承担创客教学的师资队伍。
  B. 行走在石佛村被岁月磨光的青石板上,抚摸着墙体被风雨冲刷的印痕,看着孩童嬉笑打骂的追逐,老人们蹲坐在门口诉说古老的故事,你会感觉到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平静,详和。
  C. 2018年春晚,周杰伦与蔡威泽搭档的《告白气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音乐+魔术+全息技术的炫酷浑搭,让整个演出既唯美又魔幻,栩栩如生的虚拟画面赢得了不少人的心。
  D. 从古至今,梅兰竹菊受文人青睐,因其象征着清高孤傲、超然脱尘的气质品格。士大夫们在异族入侵或国破家亡之际,常常以梅的不屈、残菊的傲立、无根兰的流离表达内心的抗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主要的方法是①形辨法。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②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A项,受课——授课;B项,详和——祥和;C项,浑搭——混搭。
  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废寝忘食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②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         工作繁忙,就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③连大哲学家、大科学家都认为美是难以定义的,        是门外谈美的人呢?他们就更不必讲究美与审美的定义、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了。
  ④对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显得颇为踌躇,尤其是8月份以来央行令市场对降准的预期
  落空,而以逆回购滚动操作来平抑资金压力。
  A. 积淀   推脱   况且   再三    B. 积聚   推托   何况   再三
  C. 积淀   推托   何况   一再    D. 积聚   推脱   况且   一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积聚”指事物逐渐聚集,“积淀”指积累沉淀或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这里用“积淀”;“推托”指借故拒绝或推辞,“推脱”是推卸责任,这里有“推托”;“况且”表示语意更进一层,多用于补充说明理由。此处是反问语气,应用“何况”,与“连……”联系。“再三”用在动词前或后,表示一次又一次,但一般用在中性和积极性的词语前,“一再”不受这个限制,此处应为“一再”。综合C项正确。
  4.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第一个生动活跃的人物,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荣府的实际施政者,飞扬跋扈,谄上欺下,贾府里的人都对她怒目而视。
  B. 红柳把她的美丽的身影和姿态,留在了雪域荒漠,她把她骇人听闻的执著和倔强,留在了天地之间,是天地间的另一种颜色和性格。
  C. 我和老先生素未谋面,虽无缘忝列门墙,但他的来信提点真是恩同良师。在信中,他指出,文章中典故的使用“过犹不及”,切毋犯“掉书袋”的大忌。
  D. 当有人多次为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时,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怒目而视:意为愤怒地瞪着眼睛,不合语境,此处用“侧目而视”,形容憎恨、畏惧、愤恨的神情,亦用以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多指不好的事情。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忝列门墙:是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细大不捐:指大的小的都不抛弃,这里望文生义。
  5. 下列画线各句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形形色色的遇见。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撩动心弦的遇见;②“幸会,今晚你好吗?”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③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也希望从今天开始,④“朗读者”和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符号三大类。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D项,“朗读者”是节目名称,应该加上书名号。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陈忠实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鲜明地折射出了时代的色彩,他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B. 《西游记》中的主角,比如像神通广大、嫉恶如仇的孙悟空,像好吃懒做、贪生怕死的猪八戒,像毫无主见、随波逐流的沙悟净等等,都是后来大家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故事。
  C. 近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张卫、周鹏团队制成了二维半导体“准非易失存储”原型器件,开创了第三类存储技术,比目前U盘快一万倍,数据存储时间也可自行决定。
  D. 中国第5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通过了联合国组织的维和能力评估,评估旨在摸清各支维和部队的实力与不足为原则,是检验各任务区维和部队能否有效履行使命的重要手段。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B项,搭配不当,“主角”是“故事”,主宾搭配不当;C项,“写入速度”句中途易辙;D项,句式杂糅,“旨在摸清各支维和部队的实力与不足为原则”中“旨在……”和“以……为原则”两句句式杂糅。
  7. 下面一段话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         。“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显出怎样的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① “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
  ②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
  ③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陈规旧矩。
  ④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就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
  ⑤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
  ⑥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
  A. ①⑤③④②⑥    B. ③④②⑥⑤①
  C. ④②⑥⑤③①    D. ①⑤③⑥④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根据陈述对象一致的前后相承和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本题注意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