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题,约21200字。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语文Ⅰ卷
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社会完成了一定的物质积累的时候,文化的需求又会重新回来。当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又会追求一种 的生活,甚至会投身于文化,渴望在其中找到 的去处。没有文学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坚硬、僵死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显然不适合人类居住。因为人心所需要的 ,并不会从这个世界里产生出来。
A. 典雅 安身立命 春风化雨 B. 风雅 安身立命 春暖花开
C. 典雅 安贫守道 春风化雨 D. 风雅 安贫守道 春暖花开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语及成语的辨析。“典雅”指优美不粗俗;“风雅”指文雅,侧重于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根据语境,句中说的是人们追求一种文雅的生活,后面特别说明“甚至投身于文化”,可见应用“风雅”。“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贫乐道”指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语境表达的是找寻一种寄托,应用“安身立命”。“春风化雨”指适宜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不合语境。“春暖花开”这里指温暖、柔软和美好的境界。从语境来看,句中说的是人心所需要的生活境界,故应使用“春暖花开”。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注意近义词中的不同义项,关注不同的使用对象,分析具体的语境。
2.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B.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D.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使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修辞的辨析能力。首先应明确借代的特点,即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本体和借体之间存在相关性。C项,“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佩玉鸣鸾”本指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此处代指跳舞之人,这是以佩饰来代指人,使用借代的修辞。A项,“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这显然不是实情,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军人家属送别儿子、丈夫出征的悲惨情景。B项,“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似”意思是“像”,把照在花林上的月光比作雪,这是运用比喻的修辞。D项,“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一个“待”字,一个“送”字,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江月”“长江”以生命力。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杜甫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用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称为“史诗”。
B. 《史记》中的精彩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触动了历代诗人的思古幽情。据不完全统计,汉代至清代吟咏《史记》中的人物的诗歌有近600首左右。
C. 中兴通讯表示,不会放弃通过沟通对话解决问题的努力,也有决心通过法律允许的一切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全体员工和股东的合法利益。
D. 20字小诗《苔》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重新唤醒。孩子们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不仅感动了亿万国人,也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他用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称为‘史诗’”搭配不当或偷换主语,这一大句的主语是“他”,即“杜甫”,而“被称为‘史诗’”的主语应是“杜甫的诗歌”,主语跟宾语不搭配,可以将“用”改为“的”,这就把整句话的主语变成“诗歌”。B项,“近600首左右”不合逻辑,去掉“近”或“左右”。D项,“不仅感动了亿万国人,也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语序不当,“不仅……也”表递进关系,应将“不仅”和“也”后面的内容对调。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A项,“他……被称为‘史诗’”搭配不当,应是“他的诗歌……被称为‘史诗’”。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 下列各项中,对有关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由于诗人当时身处唐代繁荣的“开元盛世”,春风得意,再加上好友相聚,怎能不尽情畅饮,把酒言欢?
B.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两句不似一般诗歌起笔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