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道小题,约12970字。
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测试卷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对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创新人才大都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充满人文情怀和自由学风的环境里 出来的。当前中国大学教育 的关键在于开设能够改变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的通识课程,而不是可以 的实用课程。要重视“无用知识的有用性”,也就是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
A. 熏染 另起炉灶 立竿见影 B. 熏陶 改弦易辙 立竿见影
C. 熏陶 另起炉灶 卓有成效 D. 熏染 改弦易辙 卓有成效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辨析“熏染和熏陶”“另起炉灶和改弦易辙”“立竿见影和卓有成效”三组词语的运用,解答本题首先编者三组近义词语,然后认真阅读语段,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语句强调的侧重点采用排除法解答本题.熏染:熏陶与沾染,引申为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品行、习惯的影响;熏陶:被一种思想、品行、习惯所濡染而渐趋同化;另起炉灶: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改弦易辙: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立竿见影: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第一处根据语境“创新人才大都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充满人文情怀和自由学风的环境里…出来”可以看出,语句强调的是“创新人才是在充满人文情怀和自由学风的环境里渐趋濡染同化出来的”,所以用“熏陶”符合语境;
第二处根据语境“当前中国大学教育…的关键在于开设能够改变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的通识课程”可以看出,语句强调的是“大学教育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所以用“改弦易辙”符合语境;第三处根据语境“而不是可以…的实用课程,要重视‘无用知识的有用性’”可以看出,语句强调的是“大学教育不是立刻见到效果的实用课程”,所以用“立竿见影”符合语境;故选B.
点睛:本题属于语言的运用,能力层级E,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词语的使用对象,根据语境选用词语,做这类题目切记望文生义或者不辨菽麦,一定要根据语境选用词语。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百年校庆活动中各届校友的捐赠近800万元,募得的款项将全部用于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基金和奖励学业成绩优秀学生的费用。
B.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更高的节日休闲需求,给越来越忙碌的生活增加公共的间歇符号,让人在集体氛围的熏陶中实现个体的放松。
C. 中国文化史上,正襟危坐的书多,像《世说新语》这样好玩的书屈指可数,刘义庆寥寥数语,就把魏晋文人的形态活脱脱展现了出来。
D. 赛前,几乎没有人怀疑浙港联队不会丢掉这块金牌,就像记者所说,孙杨、徐嘉余、李朱濠,把队员的名单一列,就能把对手吓一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募得的款项将全部用于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基金和奖励学业成绩优秀学生的费用”句式杂糅,“用于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和奖励学业成绩优秀学生”和“作为……基金和……费用”两句杂糅。B项,偷换主语,前一句的主语是“人们”,而“给越来越忙碌的生活增加公共的间歇符号,让人在集体氛围的熏陶中实现个体的放松”的主语应是“节日休闲需求”。D项,“几乎没有人怀疑浙港联队不会丢掉这块金牌”多重否定不当,把否定词去掉,句子就变成“几乎人人都怀疑浙港联队会丢掉这块金牌”,句子意思表达反了,应把句子中的“不”去掉。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A项把“用于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和奖励学业成绩优秀学生”和“作为……基金和……费用”两句杂糅为一处。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D.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赏析和解读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平时学习中多积累相关的手法。例如本题借代手法,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A烽火代指战争。B借代修辞。 孤帆的“帆”,借代指“船"。C.“凤阙”代指君命、“铁骑”代指战争。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书院最早出现于唐中期,为政府设立的官方机构, , , , , , ,此时,科举考试的录取率成为了书院是否有名的主要标准。
①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务员考试辅导班”
②主要以收藏图书的形式出现
③逐渐沦为科举的附属机构
④作为隐居读书、聚徒教学的场所
⑤不过,其中也有少数是私人设立
⑥元明清时,书院越来越受到朝廷的直接控制
A. ⑤②④①⑥③ B. ②⑤④⑥③①
C. ②①③⑤④⑥ D. ⑤④①⑥②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语境以“书院”由谁设立及其用途为中心。分析时抓住句间的联系即可,尤其要注重语句中有标志性意义和标明顺序的词语。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高中毕业之际,同学们书写赠言相互激励,下列各项中不得体的一项是
A.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C.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际用语。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及《庄子•外篇•天运》。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有时不妨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叔扬传
[明]李诩
黄钺字叔扬,苏郡常熟县人。少明敏好学。家无藏书,钺日游市肆中,见书,即借观之,或竟日不还。
洪武二十二年己卯,举湖广乡试,明年庚辰第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升户科左,又改礼科。居职封驳甚多。辛巳以父丧归。其所厚翰林侍读方孝孺吊之,屏左右密言曰:“北方不靖,苏、常、镇京师之左辅,应北之右臂也。君吴人,朝廷之近臣,今虽去,当有以教我。”曰:“三郡惟镇江最为要害,守非其人,是自撤其藩篱也。童俊狡狯,不宜独任。吾近见其奏事上前,视远而言游,此其心不可测也。苏州知府姚善忠义激烈,有国士风,必能独当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