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题,约18490字。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学情检测
语 文 Ⅰ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曹雪芹以前,没有人做过自叙传性质的小说。曹雪芹虽然勇敢地创始了,却也不敢 ▲ 说是自叙;所以他在第一回中吞吐含糊 ▲ 了空空道人和“石头”上的故事。因为他的第一回语意吞吐含糊,而中国向来又没有自叙传性质的小说,于是从前研究《红楼梦》的人总是 ▲ 地用心思:或谓此书为政治小说,有民族主义的排满思想;或谓贾宝玉影射康熙朝宰相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或谓此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
A. 明目张胆 假托 含沙射影 B. 彰明较著 假托 转弯抹角
C. 彰明较著 假借 转弯抹角 D. 明目张胆 假借 含沙射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能力。第一空,明目张胆:明目:睁亮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彰明较著:彰、明、较、著:都是明显的意思。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很容易看清。根据语境选用成语“彰明较著”。第二空,假托:1.借故推托;2.冒名顶替;3.假借;凭借。假借:1.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2.六书之一。 指借用已有的形近、音同的字,表示不同意义的词;3.又如借水名的油作油脂的油。根据语境选用词语“假托”。第三空,含沙射影: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根据语境选用成语“转弯抹角”。故选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理解词语含义,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如南辕北辙:本想往南,而车却向北行。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买椟还珠:买下匣子,而把匣子里的珍珠归还卖主。比喻没有眼光不识货,取舍不当。句中表达的是取舍不当这一意思,只能用“买椟还珠”。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比拟)
B.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
C.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比喻、借代)
D.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比喻、夸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A项,“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比拟。把“画檐蛛网”当作人来写。B项,“借代”一说,错误。C.“红蜡泪”,比喻;“秋思”,代指感秋悲思的女子。D.“落梅如雪乱”,比喻;“拂了一身还满”,夸张。故选B。
3. 下面这首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将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原诗画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夏日西斋书事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 只道林间无人至 B. 门巷深深过客稀 C. 小院地偏人不到 D. 寒气偏归我一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面这首诗是司马光被迫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