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道小题,约21520字。

  永春一中高二年(下)期末考语文科试卷(2018.07)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中国主张”阐释包容性增长
  在杭州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共议经济包容性增长主题,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其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中国主张”高度浓缩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包容普惠是世界经济破阻祛滞的前提条件。国际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间虽然已经度过,但世界经济当下仍呈现整体动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实体经济失速、贸易投资萎靡等低潮样态,低增长、低就业叠加高风险、高泡沫的经济大势与各国增长战略不一致、不协调、不融通密切相关。以全球化的眼光看待世界经济,国与国、区域与区域互为利益攸关者。举足轻重的大国,尤需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充分考虑对他国的影响,提高政策透明度。
  唯有提高各国、各地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交流程度、协调力度和通畅幅度,才能凝聚决策、政策和行动合力,共同应对增强发展动力、根除区域贫困、缩小南北差距等全球课题,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负面溢出效应,实现不以邻为壑、不损人利己的包容、共赢、普惠的增长。
  贸易互联、投资互通是走出“囚徒困境”的关键路径,世界经济增长的整体放缓,与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的再盛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若将世界经济比作人的肌体,贸易和投资就如血液。国际贸易增速连续数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凡此可见气滞血瘀,难畅其流。有研究成果表明,海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将明显降低爆发地区冲突的可能,为避免世界政治经济竞争陷入“囚徒困境”,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为不同国家发展提供充足空间是当务之急。对于区域自由贸易机制,世界各国应尽快达成共识,最大程度增强其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其与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有益补充,减少贸易壁垒和藩篱。
  创新改革是令世界经济肌体焕活的核心动力。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能,回望历史,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近耗尽,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逐渐减退。同时,发展不均衡问题远还未解决,现有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缺陷逐渐显现。事实证明,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仅靠货币刺激政策的“单打独斗”远远不够,必须在推进世界经济结构性改革方向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相应地,发展观念需要厘清,治理思路需要突破,增长机制尤需嬗变。
  归根到底,世界经济有赖各国共同努力,破除阻力、凝聚合力、培育活力。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全球治理体制机制的调整改革在所难免。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穷则变,变则通。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抑或整个世界,都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持活力。以实现包容性增长为纲,打造开放、均衡、普惠的国家间、区域性合作架构为目,将竞争的结果导向提高效率、释放和平红利与实现共同繁荣的路径上来。
  风物长宜放眼量。世界各国当以实际行动诠释及丰富“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进而通过普惠性发展为全球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1. 下列对文本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有赖各国共同努力,在全球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完善中以普惠性发展为全球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B. “中国主张”的包容性世界经济当以全球化的眼光看待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中国,尤需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充分考虑对他国的影响,提高政策透明度。
  C. 贸易互联、投资互通是包容性增长走出“囚徒困境”的唯一路径,因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整体放缓与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的再盛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D. 对于包容性经济贸易机制,世界各国应最大程度增强其开放性,使其与自由贸易机制、多边贸易体制相互补充,并减少贸易壁垒和藩篱。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包容性增长形象地阐述为“中国主张”,其高度浓缩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精神无疑将助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B. 国际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间虽已度过,但当下世界经济仍呈现整体动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实体经济失速、贸易投资萎靡等低潮样态。
  C. 世界在发展,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全球治理体制机制的调整改革已在所难免。
  D. 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需要厘清发展观念;推进世界经济结构性改革方向,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还要仰仗货币刺激政策的“单打独斗”。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新改革是世界经济肌体焕活的核心动力,只有以实现包容性增长为纲,打造开放、均衡、普惠的国家间、区域性合作架构为目,才能将竞争导向提高效率、释放和平红利与实现共同繁荣的路径上来。
  B. 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耗尽,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己然淘汰,发展不均衡问题还未解次,现有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缺陷逐渐显现。
  C. 实现包容、共赢、普惠的增长,唯有提高各国、各地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交流程度、协调力度和通畅幅度,才能凝聚合力,共同应对,最大程度减少负面溢出效应。
  D. 有研究成果表明,海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将明显降低爆发地区冲突的可能。为避免世界政治经济竞争陷入“囚徒困境”,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提供了充足空间。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主旨的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圈出文章每一段的中心句,得出本文的主旨,最后与选项进行比对。BCD三项都是以偏概全。B项,概括的是文章第二段的内容,第二段说“以全球化的眼光看待世界经济,国与国、区域与区域互为利益攸关者。举足轻重的大国,尤需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充分考虑对他国的影响,提高政策透明度”;CD两项概括的是第四段内容。故应选A项。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D项,“……还要仰仗货币刺激政策的‘单打独斗’”错误,选项夸大了“货币刺激政策的‘单打独斗’”的作用,原文第五段为“事实证明,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仅靠货币刺激政策的‘单打独斗’远远不够,必须在推进世界经济结构性改革方向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相应地,发展观念需要厘清,治理思路需要突破,增长机制尤需嬗变。”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耗尽”错误,“动能已经耗尽”把相对说成绝对,文章第五段说的是“回望历史,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近耗尽”。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风景树
  朱道能
  当二货提着两瓶好酒,去看几年没有来往的幺爷时,一村人都把脖子抻得像大白鹅似的。“砰——砰”,幺爷院里突然传来两声玻璃的爆响。不一会儿,二货跑出门,脸紫得像茄子:“你个老东西,就跟树过一辈子吧!”一村人都明白,爷俩一定是为卖银杏树的事杠上了。
  据幺爷讲,这棵银杏树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只听这银杏湾的名字,就知道它早已是一村人的风景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