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亲身感受,独特体验,介绍参与新课改的具体做法和独到的见解,约3160字。
我与新课程
                           永春五中第五中学  郑顺基
新课程改革,绷紧了教育管理者的弦,伤动了教育实践者的筋骨,触动了学生的神经。这两年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专心投入,教改硕果累累,捷报频传。各方面的展评、观摩、交流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老师们也确实写了很多这些方面的经验总结和论文,多喜欢把诸如“整和”、“探究”、“研讨”“自主学习”、等关键字眼写进他们的论文、总结里面。教研员的年度总结里有了新的内容;老师们也激情高涨、信心百倍;学生们觉得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新了,语文课有辙了;学校领导感到上级来检查时好应付多了。在这场大教育改革活动中,本人虽然心思有点费,弦有点绷,但不敢言筋骨受伤,不过,体会还是挺多的。
本人从1991年毕业分配教初中语文至今,已有十五个年头了,经历了从较长时间的传统教学到这几年的新课改,陈旧教学观念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全新教学理念的撞击。因而,本人觉得在这方面颇有发言权,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和粗浅的看法。
刚开始的时候,思想上轻视而又有所担心,在课改的新形势下表现出无所谓有无又战战兢兢的心态。可这毕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呀,所以,虽是隔岸观火,但私下底总该认真学习课改的新理论,偷偷在自己的课堂里模仿、尝试,渐渐的,无意插柳却也成荫,终于体验到其中的妙处来。
第一,体现在作文教学的改革上。新课标指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我以往的作文教学与批改,往往费力不讨好,老师费心费力地指导,辛辛苦苦地批改,可是学生只简单的看一下分数或等级就束之高阁了,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作文教学,学生的选择余地多了,作文的评改形式多样了:教师改,学生互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频繁了。学生再也不在满足于看看成绩,而是认真于老师、同学对于自己文章的评价和相互之间的交流。这样,学生不再讨厌写作,学生的作文水平无形中也得到了提高。
第二,体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的改革上。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新课标要求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提倡创造性的开发课程资源。我再也不会象原来那样,陶醉于满堂灌输的授课形式,不再满足于一本语文书,而是让课堂形式多样化,重视学生的接受与感受:让他们多一点自主学习、理解课文的时间,多一些提问的空隙,多一点探讨的时间,多用一些灵活的活动形式。心血来潮,让一个学生出几个题目小测,并让他评改、分析,让他体验小老师的感受;兴致勃勃时,让学生上台哼几句歌,模仿几个幽默的动作,朗诵一首诗歌,或者从报纸上拿一篇短文来分析。大家可别以为这是不务正业,这可是在新课标那里领了“许可证”的。
第三,体现在讨论课的落实上。新课标提倡讨论式的教学,提倡锻炼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充分发挥讨论课的作用,重视方法的指导,同时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讨论采用小组形式,学生自由组合,学生围绕课文里的某个问题,或针对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某一热门话题展开讨论,并由组长做好结论性的记录。 这样做,学生的论辩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益的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第四,体现在说话课上。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山区学生学会“说话”,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啃的骨头。我经常性的给学生说话的时间与空间,如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介绍近日见闻,介绍一个成语的出处和意义,或者讲述一个小故事。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结合练习加以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体现在综合实践课上。新课标提出:“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