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道小题,约24280字。

  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北京旧城的中轴线定型于明代,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北,纵贯北京城南北,全长7.8千米,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素有“北京脊梁”的美称。
  明北京城的中轴线是以元大都中轴线为基准设计和修订的。纵向来看,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主要由三段构成。最北端是钟楼和鼓楼,往南是皇城的北门地安门,与天安门遥相呼应。接下来自北而南分别是景山、紫禁城、棋盘街以及正阳门等,这也是中轴线上最为突出且最精彩的部分。最后以永定门作为中轴线的完美收尾。除了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建筑外,还有不少建筑是通过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如天坛与先农坛、日坛与月坛等等,与轴线上的建筑一同构成了完整的中轴线建筑群落。
  “【甲】”,“择中”的原则在古代城市规划中早有体现。这条中轴线将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串联起来,主导着这座城市的空间格局,以建筑规划的形式输入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政令所出的政治文化。紫禁城位于全城的中心,也是中轴线的中心地带,体现出皇权的核心地位。紫禁城的核心是前朝三大殿,这里是皇帝颁布政令、召集群臣以及举行最高级别考试的场所。这种布局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同时,在紫禁城南部设置了户部、礼部、工部、刑部等国家最高统治机构,这里是皇权下达的重要通道,也昭示着皇帝位居中央、控摄四方的威严。
  敬天法祖的礼制文化。祭祀活动是北京城内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各类规格的祭祀建筑和场所分布在中轴线两侧,既让这些祭坛显得整齐与庄严,也给中轴线增添了浓厚的礼制文化色彩。天坛和先农坛是国家祭祀场所,帝王每年到天坛举行祭天、祈雨的活动,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到先农坛祭诸神,并象征性地亲耕“一亩三分地”,以示重视农事。太庙和社稷坛遵从“左祖右社”之制而设,是皇帝祭祀祖先和社稷的地方,以此展现王统、政权与疆域的统一性。
  前朝后市的商业文化。中轴线上分布着非常规整的商业区域。在紫禁城南侧,分布着明代最重要的商业街——棋盘街。紫禁城东西两侧有灯市和庙市。灯市原为元宵观灯而设,后来逐渐变为定期交易货物的集市。每逢开市之日,“三代八朝之古董,五等四民之服用物,皆集”。
  。明代北京城内分布的众多皇家园囿,也是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皇家园囿的设置,除了满足帝后日常休闲娱乐之用,其结构布局亦体现着皇权至尊的观念,着重以移天缩地之技艺,表达“【乙】”之寓意。景山的规制和建筑均可谓其典型代表。明朝营建紫禁城时,在紫禁城北堆积出一座土山,并在宫城前开挖出金水河,遂造成宫城“【丙】”之势。而且此山地处宫城中轴线上,“【丁】”,景致十分优美。
  今天看来,中轴线是明北京都城建设之精髓。这条“金相玉质”的中轴线蕴含着深刻文化内涵,是城市功能和布局的基准线,是古代都城建设理念的完美呈现。
  (取材于高福美《北京脊梁:明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魅力》)
  1. 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②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
  ③依山面水
  ④其高数十仞,众木森然
  A. ②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④③
  2. 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明北京中轴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北京脊梁”之称,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
  B. 在元大都中轴线的基础上设计修订,纵贯北京城南北。
  C. 全长7.8千米,纵向来看,被天安门和永定门分隔成三段。
  D. 既主导了城市的空间格局,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3. 下列补写在文中波浪线处的句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皇家日常的生活文化
  B. 休闲娱乐的建筑文化
  C. 移天缩地的园囿文化
  D. 景致优美的布局文化
  4. 根据材料一,下列语句蕴含的理念与明北京中轴线的建设理念,最相近的一项是
  A.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B.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C.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D.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答案】1. A    2. C    3. C    4.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阅读材料,注意空缺处上下句的内容,用排除法做题。文章第1、2节介绍了北京的中轴线以及沿线和轴线两边对称的建筑,第3节说“‘择中’的原则在古代城市规划中早有体现。这条中轴线将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串联起来,主导着这座城市的空间格局,以建筑规划的形式输入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根据这句话可知本节内容是说北京城的建筑是沿中轴线设置的,所以可以推测【甲】处应填写“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即②在甲处,排除BC项。根据“明朝营建紫禁城时,在紫禁城北堆积出一座土山,并在宫城前开挖出金水河”,可知紫禁城的位置是依山傍水,所以【丙】处应填写③,这样排除D项。故本题选A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明北京中轴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C项,“被天安门和永定门分隔成三段”有误。材料的第2节说的是“纵向来看,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主要由三段构成。最北端是钟楼和鼓楼,往南是皇城的北门地安门,与天安门遥相呼应。接下来自北而南分别是景山、紫禁城、棋盘街以及正阳门等,这也是中轴线上最为突出且最精彩的部分。最后以永定门作为中轴线的完美收尾。”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补写在文中波浪线处的句子,最准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补写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阅读波浪线所在的段落,可知该节是介绍“明代北京城内分布的众多皇家园囿”的位置和功能特点,波浪线上要填写的内容是总说这一节内容的,所以应该是填皇家建筑的园囿文化。故本题应选C项。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材料一,下列语句蕴含的理念与明北京中轴线的建设理念,最相近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概括答案。根据题干要求,首先要明确“明北京中轴线的建设理念”是什么,再读懂备选选项的句意,找到所给语句蕴含的理念与明北京中轴线的建设理念的相同点,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阅读材料,北京城的中轴线是一条承载历史、文化、生态、都市生活品质的现代轴线,也是组成了一条内容完备的国家政治、祭祀和礼仪的轴线。它的设计集中国古代都城设计理念之大成,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给庄严的北京城增添了意趣。A项,“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意思是性情太过直率就显得粗鲁,太过讲究礼仪就显得虚伪,性情礼仪兼备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这段话说明文与质是对立统一,互相依存。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的。这与明北京中轴线的建设理念中的对称中又有意趣的理念相近。B项,“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又有什么用?”“乐”在这里是礼乐!这句话强调的是“礼乐”的重要性,而“礼乐”只是反映了“明北京中轴线的建设理念”之一。以偏概全,错误。C项,“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大意是:对于年老的,使他得到安乐;对于朋友,就信任他;对于年少的,就关怀他。这句话是对统治者施行仁政的具体要求。“施行仁政”只是反映了“明北京中轴线的建设理念”之一。以偏概全,错误。D项,“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的意思是: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智、仁、勇是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的三项品德。这是针对人的修养的,不能体现“明北京中轴线的建设理念”,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A项。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②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等)。转化信息时,要紧扣题意,选择正确的句式作答,不可机械照抄原文的句子,也不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可以再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述方式(转侧面为正面)。④答题原则: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熟记一些常用的答题熟语,并合理利用。
  北京由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成为共和国的首都,成为新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彻底改变了城市性质。北京中轴线随北京的发展而发展,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原来的城中心故宫随着天安门广场的改建而退居从属地位,后者成为新的中心。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国旗杆以及天安门城楼,承载着中国人民百余年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获得民族独立的光辉业绩,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崛起。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北京中轴线的意义,使其不再服务于皇权统治,而具有了人民性的内容。
  随着北京城市规划范围的扩大,新的中轴线已经延伸到南起南苑,北至北五环路,长约32千米。在这32千米的范围内,安排符合中轴线形象的公共活动空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设计时需要我们有丰富的远见。例如,早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