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00字。
《听听那冷雨》课堂实录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2、品味语言,鉴赏文章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思。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实录: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大家学过的诗。(课件显示余光中的《乡愁》,播放录音。)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录音播放完毕)
师:同学们,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余光中
师: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生:思乡之情。
师:在这首《乡愁》中,余光中先生借助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浓浓的思乡愁绪,而在他的一些散文中,他同样借助一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余光中的“冷雨”中,去“听听那冷雨”,感受一下作者的游子情怀。
师: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其人。(课件显示)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二、疏通文意
师:大家预习了这篇文章,觉得好懂吗?
生:不好懂。
师:文章的语言不好理解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的作者不仅是一位散文家,而且是一位诗人,他是用一种诗歌的语言来写散文的,并且文章中化用了许多的传统文化。下面同学们速读全文3分钟,划出文章中提示文章行文思路的语句。
(学生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提示性的句子。)
师:请同学们把你划出的句子给在大家读一下,说出提示了哪些内容。
生1:第一段“惊蛰一过,春寒加剧。”“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由雨写到思乡之情。
生2:第3段中“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