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17180字。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南京市第29中学高三9月调研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诞生于西方的歌剧传入中国在其生根生长的过程中面临着“ ”的困境。编剧在对作品进行本土化 时,既尊重汉语四声规律,依字行腔,又追求抒情性和音乐性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得作品 地展现了中国歌剧的民族特色。
A. 橘生淮北则为枳 改造 淋漓尽致
B. 东方不亮西方亮 创造 淋漓尽致
C. 东方不亮西方亮 改造 酣畅淋漓
D. 橘生淮北则为枳 创造 酣畅淋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辨别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结合语境进行选择。橘生淮北则为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结合“困境”分析,用“橘生淮北则为枳”。改造:变更原有的制作方法。创造: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联系起来,主观地制造客观上能被人普遍接受的事物,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结合“本土化”分析,“改造”正确。淋漓尽致:基本信息为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前者侧重在意思的表达上,后者侧重在感情的宣泄上。综合A项正确。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如本题,结合“困境”分析,用“橘生淮北则为枳”;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针对各个行业所写的对联,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彩凤双飞,谁牵梦里红丝线;灵犀一点,好结缘中并蒂莲。(婚姻介绍所)
B. 瑞芽雀舌含新意,芳蕊龙团寄逸情。(烟草店)
C. 步履安常无虞陨越,奔驰稳健何患崎岖。(鞋店)
D. 喜笑怒骂天下事,愁哭哀乐人间情。(戏曲舞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瑞芽”是嫩茶名,“雀舌”是茶叶名,“龙团”指印有盘龙图案的茶饼。
3.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B.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C.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