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同步测试(含解析) (5份打包)
4.1.doc
4.2.doc
4.3.doc
4.4.doc
4.5.doc
散文之部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语基落实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抛江过其下,嵌(qiàn)岩窦(dòu)穴
有俊鹘抟(zhuān)水禽
B.丹藤翠蔓(wàn),罗络其上,如宝装屏(píng)风
沙洲葭苇(jiā)
C.碧峰巉(chán)然孤起,上干(gàn)云霄
晚泊(bó)沙夹
D.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qì),有碑载(zǎi)其事
溯(suò)流行七百里
解析A项,“抟”应读“tuán”。C项,“干”应读“gān”。D项,“溯”应读“sù”。
答案B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
①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2)之
①然小孤之旁( )
②自数十里外望之( )
③徙倚久之而归( )
④何功之有哉( )
(3)而
①徙倚久之而归( )
②岸土赤而壁立( )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参考答案(1)①用 ②并且 (2)①的 ②它 ③用在表示时间的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际意义 ④宾语前置的标志 (3)①表承接的连词,不译 ②表并列的连词,并且 ③表转折的连词,却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
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A.晚泊沙夹 B.岸土赤而壁立
C.掠江东南去 D.皆名天下
解析A、B、C三项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均为名词作状语;D项,“名”为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
答案D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D.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解析C项为介宾短语后置,A、B、D三项为判断句。
答案C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
……
项羽之死
一、语基落实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歌数阕,美人和之 和:应和着一同唱歌。
直夜溃围南出 溃围:突围。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随从。
汉军皆披靡 披靡:溃散。
C.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快:快速。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易:惊吓后退。
D.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岂,难道。
项王自度不得脱 自度:自己估计,揣摩。
解析C项,快:痛快,畅快。
答案C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吾知公长者
D.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解析D项,慷慨:情绪激昂。A项,山东:这里指山的东面。今指山东省。B项,地方:区域面积。今指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C项,长者:忠厚的人。今指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年高有德的人。
答案D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C.左,乃陷大泽中 D.项王军壁垓下
解析A项,名词的使动用法。B、C、D三项,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A
4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C.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D.左,乃陷大泽中
解析A项与例句句式相同,均为定语后置。B项为判断句,C项为介宾短语后置,D项为省略句。
答案A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