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资源包括课件和教案各一份。课件共33张,紧扣文本,紧扣杂文特点,由课内向课外很好地延伸拓展,容量大,有新意。教案约3270字。
《我若为王》教案
重庆求精中学 张红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本文形象的阐述和说理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
2、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获得有关杂文读写方面的借鉴。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唐朝未年黄巢有首诗《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在这首诗中,梦想着自己能够成为掌管春天的仙神,可以使菊花与其他花都开在春天,不会受到冷落。而著名现代作家聂绀弩先生的梦想则更为奇特,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杂文《我若为王》,看看他有什么样的愿望和理想。
二、走近绀弩
请看这幅漫画,这是1958年,漫画家丁聪被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改造时,为一位年过花甲一同接受改造的老者画的《老头上工图》,这幅漫画如今刻在兴凯湖畔密山碑林里。
这位老者就是聂绀弩(正音),“绀”是“微带红色的黑色”,“弩”是“弓”,聂绀弩就是一张天青色的、用机械力射箭的弓。
正如这名字一样,聂绀弩是一位敢想、敢说、敢哭、敢笑、敢怒、敢骂,83年的生命历程都在批判、撤职、监督、察看、戴帽、劳改、关押、冤屈、丧亲、疾病中度过的特立独行、落拓不羁、至死不悔、铁骨铮铮的作家。
我们说文如其人,如果把鲁迅的杂文比作匕首、投枪,那么他的杂文就如同“有力的响箭,常常射中敌人的鼻梁”,他被认为是鲁迅之后的杂文第一人。
推荐阅读: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在经过了人生的艰难与惨厉,在体味了反人性的诬陷和背弃之后,聂绀弩带着内心深处的荒凉,带着任何人都无法解救的寂寞,带着最隐秘的生活体验,终日写作、抽烟,埋头读书、沉思。他以文学为精神方向,以写作为生存方式继续活下去,有如一叶孤帆远离喧嚣的港湾,驶向苍茫大海。——《斯人寂寞 聂绀弩晚年片断》
三、文本研读
【自主 合作 探讨】
1、“我”若为王,这世界将会出现哪些情形?
2、“我”若为王,这世界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是什么支撑起了这样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