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10个字。

  22 《礼记》二则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2.理解“教学相长”和“大同社会”。
  过程与方法 要求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韵味,读懂文意,当堂成诵。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感受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熟读成诵。
  2.分析文章的思路,品味类比说理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学法指导 朗读法,点拨法,探讨交流法。
  《虽有嘉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新课导入 “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一、助学资讯
  1.作品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礼记》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汉民族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的回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背景链接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课文主要是谈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