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20730字。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语段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发育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________了。
(2)我们习惯把眼光投向城市与场地的久远历史,这些文化与传统,作为设计师的追求________,而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
(3)蓑鲉身上有序地排布着斑点和条纹,像一张藏宝地图那样暗怀________的玄机。
A. 蜕化 无可非议 不为人知 B. 蜕化 无可厚非 鲜为人知
C. 退化 无可厚非 不为人知 D. 退化 无可非议 鲜为人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退化:功能减退,由优变劣;蜕化:由动物蜕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或变质、腐化植落。语境中是指荔枝由优变劣,故此处用“退化”;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理解;无可非议:毫无必要多加责备,乱发议论,表示做得合乎情理。语境指的是不能过分指责设计师,所以此处用“无可厚非”;不为人知:不被人所知道了解。鲜为人知:“鲜”及少的意思,也就是很少有人知道,但还是有人知道。语境中指的是动物身上带的玄机,所以此处用“不为人知”。故答案选C。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2.下面各句中没有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B.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C.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登柳州城楼寄、汀、封、连四州》
D.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自河南经乱……及下邽弟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的辨析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选项A,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借代。其余都有比喻修辞。故答案选A。
3.下列填入横线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若从我们学者的经历来考虑,在这个问题上我是很主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人而异的。但决不能说因为坚持己见就能作出贵献。不管怎样坚持己见仍旧未能作出贡献的人也的确是有的。
①也就是依靠“己见”来干工作
②恐怕从事学术工作的人们一定都是怀有这种“己见”的
③主要原因是从事学术工作本身就需要坚持己见
④但是“己见”强烈到什么程度
⑤坚持到什么程度
A. ②①③④⑤ B. ②①④⑤③ C. ③①②④⑤ D. ③②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语段前面说的是我的态度,后面是说原因,所以可以确定是以③开头,故可以排除AB两项。根据对排序句子的理解,③①衔接的最紧密,所以可以排除D。故答案选C。
4.对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创客教育正在掀起一股席卷全球的教育变革浪潮。对教育者来说,创客教育能催生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虽然创客教育不会直接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但在当“创客”的过程当中,学生将有机会运用到数学、物理、化学甚至艺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在创客教育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身兼数学家、科学家、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