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350个字。

  时间的脚印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时间”吗?你能谈一下自己对“时间”的感受吗?的确,时间不是可看可触的物质,但它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未来构成的连绵系统。它是物质的运动,是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那你们注意观察过自然界昭示我们时间流逝的现象吗?不错,树木的年轮、四季的轮回……可你们知道时间是怎样在岩石上打下烙印的吗?
  (一)明确目标
  1.理解本文说明的科学常识。
  2.理解本文的说明层次。
  3.学习探究自然奥秘的规律性知识。
  (二)整体感知
  1.本文共31个自然段,连同写在前面的四句诗,我们请32个同学(或32人次)来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勾画出生字词,勾画出不懂的科学术语或原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或语段。
  2,朗读后教师按学习小组评价朗读的水平,然后要求大家默读,默读的过程中仍思考朗读时思考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3.要求同学借助字词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然后解释词语。
  腐蚀(shí):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本文用①义项)
  浑浊(hún):(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海枯石烂(kū):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
  山麓(lù):山脚。
  粗糙(cāo):(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龟裂(jūn):裂开缝隙。
  刨刮(bào):刮平。
  沟壑(hè):山沟。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钟鼎文(dǐng):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通常专指殷周秦汉铜器的文字。
  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是殷人占卜的记录,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下来的。
  楔形文字(xie):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马连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代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
  (三)教学过程
  1.学生讨论:你读了本文,了解了哪方面的知识?
  讨论明确:
  (1)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大自然保存时间记录的一种方式。
  (2)每一厘米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3)北京故宫里的计时装置一一铜壶滴漏,是用水滴记录时间的方式。
  (4)大自然中他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运动着。
  (5)“海枯石烂”会有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