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15660字。

  吴江平望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夙婴疾病(缠绕)            吾妻来归(回来)        揾(揩拭)做重重叠叠的泪
  B. 日薄(迫近)西山           若望仆不相师 (希望)   新浴者必振衣 (抖落)
  C. 审矣,何足怪乎(明白)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考察)绝云气,负青天(穿过)
  D. 彼且恶乎待哉 (依赖,依靠)当(应当)侍东宫        抢榆枋(着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全部正确的一组”,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吾妻来归”中“归”,旧日指女子出嫁;B项,“若望仆不相师”中“望”如解释为“希望”,则与语境不合,这句话源自《报任安书》,意思是“你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望”应解释为“怨恨”。D项,“当侍东宫”中“当”如解释为“应当”,则与语境不合,这句话源自《陈情表》,意思是“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当”是动词,意思是“担任”。故选C项。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刘禹锡的目光穿透了空间的千山万水和时间的厚厚烟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刘禹锡的乌衣巷只是他心中的一个意象,而这个意象又寄寓着刘禹锡对历史和人生的认识。
  ①巷口的粉墙上是否真有一抹斜阳夕照
  ②那飞进百姓家的紫燕是否真是曾在王谢家雕梁上做窝的那一只
  ③他从乌衣巷的沧桑变迁中看到一种历史的必然
  ④这一切并不重要
  ⑤无需去考证当时的朱雀桥是否真的长满了开白花的小草
  A. ③⑤①②④    B. ③⑤①④②
  C. ⑤①②④③    D. ⑤②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即有否语境,如本题就是有语境的连贯题,故考生要根据所给的语境把握语段的中心,确定首句和尾句。本段文字是对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解读。横线前面说“刘禹锡的目光穿透了空间的千山万水和时间的厚厚烟尘”,句中提到“目光”,后面自然应是“看到”什么,第③句中的“看到”就紧承首句“刘禹锡的目光……”,故放在开头,这就确定了首句,排除CD两项;⑤①②三句中都有“是否”,句式一致,且这三句的内容是按照诗歌的表达顺序予以解读的,这就排除了B项;显然④要作为总结句出现在结尾。故选A项。
  【点睛】对于排序题,答题方法如下:首先要感知语意内容,把握文意的连贯性。1.整体把握,了解语段或句子的中心语意,或找中心句(文眼句),或归结各句语意,把握整体主题或主旨。2.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然后进行局部调整,最后整体排列,依据语意的连贯性,把握语句的衔接。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不仅要表达得清晰准确,更要连贯畅达、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要求句子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文气流畅,音调和谐,紧凑严密,逻辑性强。一看话题是否统一;二看表述角度是否一致;三看语境是否和谐一致;四看语句顺序是否合理;五看语言是否衔接呼应。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岳阳楼的一组是
  ①玉帐深宵悲骏马 楚歌四面促红妆
  ②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③高楼出云千里目 黄河入海一蓑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