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40+5900字。
一、专题概说
1、文类概说
论述类文本,一般指议论文、学术论文、杂文、评论(时评、社论、影评、文艺评论等)……所有议论事物、表明态度、阐发观点、分析事理的文章。
如果说叙事类文本生动、形象、立体、动态地表现“是怎样”;那么论述类文本则要深究“为什么”,把道理说明白、说充分、说深刻。
论述文是以逻辑为基石,以证据为结构、以说服读者接受观点或采取行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为写作意图的文章。
目的:说服读者接受观点或采取行动
论题:有争议的话题,含有矛盾、冲突
论据:观点必须建立在充分可靠的论据之上
逻辑:必须有坚实的逻辑基础
2、近年考向分析
题目信息 考点考向
年份•卷别 选文 类型 理解[]
句子 筛选
整合 归纳
概括 论证
分析 观点
态度
2018•全国卷Ⅰ 《诸子学》 学术论文 √ [] √ √
2018•全国卷Ⅱ 《被遗忘权》 学术论文 √ √ √
2018•全国卷Ⅲ 《城市社会》 学术论文 √ √ √
2017•全国卷Ⅰ 《气候正义》 政论 √ √ √
2017•全国卷Ⅱ 《青花瓷》 史学论文 √ √ √
2017•全国卷Ⅲ 《留住乡愁》 时评 √ √ √
2016•全国卷Ⅰ 《殷墟甲骨文》 史学论文 √ √ √
2016•全国卷Ⅱ 《塞壬的歌声》 文艺论文 √ √ √
2016•全国卷Ⅲ 《历史文学》 文艺论文 √√ √
1.材料选取,近三年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选取的都是900字左右的社会科学类文本,选文和选项的字数与往年相比略有减少。
2.命题方式,延续了三道单项选择题的考查形式。
3.考点设置,延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考查。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选项并不是从正面直接考查,而是考查文本中隐含的观点和看法,需由考生根据文本推断出来。
特别提醒
1.2017年全国卷三个论述类文本的三个选择题的题干由往年全为选“不正确(或不符合)的一项”改为第1题选“正确的一项”,第2、3题选“不正确的一项”。而2018年全国卷的卷Ⅱ、Ⅲ也是如此。全国卷Ⅰ的第1题、2题选“不正确的一项”,第3题选“正确的一项”。
2.近两年高考除了新增加对论证的考查,全国卷对于推断(第3题)的考查有明显的强化。此题虽是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但选项并不是从正面直接考查,而是考查文本中隐含的观点和看法,需由考生根据文本推断出来。
二、满分技巧
1、根据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间
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点,进而确定阅读区间并锁定信息源。
1.题干中出现“对×××(词或概念)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信息源可能集中在概念、句子所在语段或相邻语段,注意抓住对概念、句子阐释的文字,这即是信息所在区域。
2.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