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40个字。
授课日期:年月日授课班级:年级班
课题名称: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简单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短文两篇》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修身正己”。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陋室铭》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爱莲说》描绘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也形成了较好的阅读习惯。对古诗文的诵读训练以往也进行过,但学生掌握得不太好,因而加强朗读训练,形成良好的语感也就成为必要。前一个单元刚学习完,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的掌握估计不会太难,但需要巩固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背诵并默写全文。
2、掌握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背诵并默写全文。
2、掌握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法、学法分析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 倾听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二、作家作品简介 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等。
2.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