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50个字。

  13  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课题 植树的牧羊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把握全文的结构安排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会从文中准确地概括关键句、中心句,能够大致勾画出故事发展的情节。
  过程与方法 体味文章语言清新朴实、叙事清晰明了的特点,能用质朴的语言记录身边的平凡人和平凡事,并能简要地说说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牧羊人的不气馁、不沮丧、坚持不懈的精神;
  2.懂得植树绿化、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并自觉地投身于绿色环保的志愿行动中去;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良好品德,知晓并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当过步兵,在经历过惨烈的战争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他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植树的男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武娟译,崔维燕校译。有删改。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初的法国普罗旺斯地区,一个荒芜、破落、毫无生气的荒漠。只有很少的人在这儿过着冷漠、愤恨、孤独的生活。有一个牧羊人,他一边牧羊,一边每天都种100棵橡树。由于气候不好,种十万棵树,最终只有一万棵长成大树。尽管如此,牧羊人没有气馁,没有沮丧,依然坚持每天种树。森林的规模不断扩大,渐渐的这个地区有了雾气、水分、溪水、村庄、泉水、笑声,整个地区都活了起来。作者被牧羊老人的精神感动,因此写作了这篇文章。
  读准字音 慷慨(kānɡ kǎi)干涸(hé)废墟(xū)坍塌(tān)
  缝隙(fènɡ xì)酬劳(chóu)刨根问底(páo)
  沉默寡言(ɡuǎ)山毛榉(jǔ)薰衣草(xūn)
  辨清字形 戳(chuō)戳穿坍(tān)坍塌
  戮(lù)杀戮彤(tónɡ)彤云
  慨(kǎi)慷慨
  概(ɡài)气概
  溉(ɡài)灌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