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130+11770字。
2020届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第十二单元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语 文 (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月光是引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月的吟咏,像“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像“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是赞秋月的。而今是冬月,没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但空旷、辽阔。
A.虫的吟唱,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萧瑟的凉风
B.花的清香,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淡淡的凉风
C.虫的吟唱,淡淡的凉风/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
D.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虫的吟唱,萧瑟的凉风
2.下列句式变换后,基本意思有所改变的一项是(3分)( )
A.他把报纸撕破了。 (变换后:报纸让他撕破了。)
B.并非所有的人都不愿和你交朋友。 (变换后:所有的人都愿意和你交朋友。)
C.难道你该这样做吗? (变换后:你根本不该这样做。)
D.我直到晚上10点才把数学作业做完。(变换后:到晚上10点,我才做完数学作业。)
3.下列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双重否定句:谁都不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B.王强把教室外的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
被动句:教室外的走廊被王强打扫得干干净净。
C.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非常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
感叹句: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多么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啊!
D.他扔掉的不只是一个馒头。
反问句:难道他扔掉的只是一个馒头吗?
4.下列对联中,对仗不工整的一组是(3分)( )
A.一生愁绪锁念国念乡念亲 后世美名颂颂词颂画颂人
B.载酒江湖人比黄花更瘦 校碑栏槛梦随玉笛俱飞
C.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泉流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D.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 漱玉词集满是国恨离愁
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每处最多不超过30字)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如果我们能使用其他能源,就必然能
……
2020届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第十二单元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语 文 (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学习”下定义。(不超过45字)
①学习和本能不同。许多低级动物因为本能也能表现出较为复杂的行为模式,而学习则由经验引起行为变化。
②有的运动员通过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但这只是暂时性的行为变化,不是因学习引起的。学习者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比较持久。
③学习作为一种获取经验的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2.按要求选择。
(1)请你根据以下两副对联选择恰当的横批(3分)( )
甲: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乙:三星高照花红柳绿春不老,万事亨通物阜家丰岁常春。
A.迎春接福/家庭幸福
B.春暖大地/吉星高照
C.春回大地/人寿年丰
D.春风化雨/福如东海
(2)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追求51%的效率,就是用51%的力量进攻。用100%的力量进攻,不更强吗?不然。人求胜欲最强的时候,恰是最不冷静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李昌镐用51%的力量进攻,另外49%的力量防守。这是他没说出的。这使他的棋极其稳健、冷静,极少出错,常使对手感到无隙可乘。
A.在自己处于逆转的时候,正是掉以轻心的时候
B.对别人进攻最强的时候,正是防守最弱的时候
C.在自己处于逆转的时候,正是咄咄逼人的时候
D.对别人进攻最强的时候,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
3.按要求选择
(1)小杰将参加表哥的婚礼,以下诗句适合小杰在婚礼上送给表哥的一项是(3分)( )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C.凤皇于飞,翙翙其羽。 D.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填入下面语段甲、乙两处的词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甲, 乙 ,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