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990字。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卷
  高二语文
  2019.4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慈父见背          表被动       余自束发               男子成年
  众人匹之          比较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请
  B. 夙遭闵凶          早           犹蒙矜育               怜悯
  其制稍异于前      制度         怒而飞                 奋起的样子
  C. 舅夺母志          强行改变     比去,以手阖门         等到
  绝云气            越过         腹犹果然               结果与所料相符
  D. 门衰祚薄          福分         轩凡四遭火             总共
  日啖荔枝三百颗    吃           若望仆不相师           怨恨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见”字是助动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B项,“制度”错误。应该是形式、规制。C项,“结果与所料相符”错误。结合“腹”分析,译为饱足貌,隆起貌。故选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斑马与老虎的斑纹相近——        ,        。        。        ,       ,      ,甚至伪造上面的破损和虫斑。
  ①这种现象在昆虫世界里更为普遍
  ②不知道谁抄袭谁
  ③昆虫身怀非凡的拟态本领
  ④伪装成枯叶、竹节或花朵
  ⑤逃亡者与捕猎者的谋划一致
  ⑥把生存环境以极其精湛的写实笔法复述出来
  A. ①⑤②③④⑥ B. ①⑤②③⑥④ C. ②⑤①③④⑥ D. ⑤②①③⑥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⑤“逃亡者与捕猎者”照应上文“斑马与老虎”,应排在首位;②“抄袭”与⑤“谋划一致”相呼应,应排在⑤后;①“这种现象”指斑马与老虎斑纹一致的现象,由动物转向昆虫,③继续说“昆虫”,由此可确定②①③的顺序;④是对⑥的具体举例说明,因此⑥④应排在一起。可知答案应为D项。
  点睛:本题以排序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握所给文段的基本内容,将所给需要排序的句子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或课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
  B. 《渔父》一文以简练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而屈原则是一个始终坚守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的形象。
  C.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D. 《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序言。文章先写景叙事,后抒情和议论,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永的感伤中,流露出一种生死同一、人生不二的无奈之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一种生死同一”“无奈之情”错误。结合“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分析,(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谬的。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由此说来,生命是何其宝贵!所以作者才引用古训“死生亦大矣”,表达对生命的看重。故选D。
  4.下列对联与赞颂的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①一代君权痛委宣,千秋史笔溯龙门。
  ②著作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重,莫作空头文学家。
  ③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④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A. 孔子   陆游   李密   杜甫
  B. 孔子   鲁迅   李密   范仲淹
  C. 司马迁 鲁迅   屈原   范仲淹
  D. 司马迁 陆游   屈原   杜甫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分析对联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对联的意思,然后结合选项人物分析、判断。①“蚕室”,这个优雅浪漫的名字,却被用来安置刚刚被阉割的犯人。意思是说司马迁虽然下蚕室遭受宫刑,但他忍辱负重,以千秋史笔写出了不朽巨著《史记》。②这句话是蔡元培先生送鲁迅先生的挽联。“著述”,就是写文章的意思,要严谨。鲁迅先生写过中国小说史,是当之无愧的。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是对鲁迅在遗嘱中谆谆告诫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的见解,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赞许。③这句话是歌颂屈原的。它是中国另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元名将文天祥说的。④这个对联是歌颂范仲淹的,是岳阳楼上的对联。意思是:站在岳阳楼上,四周洞庭湖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天下百姓苦乐涌上心头,即讲的是范仲淹眼观四海众生,心忧百姓困苦,乐见民众安和。故选C。
  二、课外名著阅读(10分)
  5.下列对于《茶馆》和《雷雨》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 《雷雨》中的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其性格特征是善良、正直、刚毅顽强。在无情的现实面前,她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了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
  B. 《雷雨》中,周朴园要给鲁侍萍一张五千元支票“作为补偿”,表现了他急于想用金钱来解除鲁待萍对他的名望地位造成威胁的那种紧张、恐惧心理。
  C. 《茶馆》讲述了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八方应酬,最终却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的故事;同时也表现了秦仲义、常四爷、刘麻子等一些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
  D. 《茶馆》中,崔久峰曾经对王利发说过“有那么一天,你我都得做亡国奴!”这表明年轻时干过革命的崔久峰己经对时局彻底绝望。
  E. 《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场景(周家客厅和花园)内集中展示了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复杂的矛盾纠葛,暴露了周氏家庭的罪恶。
  【答案】A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A项,“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错误。鲁侍萍,三十年的悲惨遭遇、痛苦已经使她尝尽了人间的酸辛,也把她磨炼得坚强勇敢。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毅、顽强。对冷酷的现实,却没有清醒的认识,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