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9960字。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及课本基础知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农民眼中的文化,简单而朴素。让百姓唱主角,就要通晓民意,体察民情。近年来,不少地方都投入经费建设了农家书屋,有的却 。究其原因在于有关部门 ,没有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的喜好,把钱花在了刀把上。“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参差百态方能体现文化之美。文化部门应当对乡村文化的差异性予以充分 ,用“百姓点菜”代替“政府包办”。
A. 渺无人烟 一意孤行 尊重 B. 无人问津 一厢情愿 尊重
C. 渺无人烟 一厢情愿 尊崇 D. 无人问津 一意孤行 尊崇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本考点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使用得好不好)。考查范围包括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熟语。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辨析。辨别近义词在范围大小、词义轻重、适用对象和语体色彩上的区别以及用法上的区别。在近义词中,又以考既常用又易错的词为主。虚词考查的重点是副词、连词、介词的正确使用,尤其要注意相近的词语在词义上特别是用法上的细微差别。熟语考查的重点仍是成语。所谓熟语,是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形式,它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尽管词语考查范围扩大了,但熟语考查仍以成语为主。成语考查一般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对成语的确切意义要有比较细致的把握,防止望文生义;二是考查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并根据语境选择成语的能力。“渺无人烟”,一片渺茫,没有人家。“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这里指没有人来看书,用“无人问津”。排除A项、C项。“一意孤行”意为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一厢情愿”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这里强调有关部门不考虑客观实际按照单方面意愿形式,用“一厢情愿”,排除D项。“尊崇”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尊重和推崇,乃至于崇拜。这里并没有推崇、崇拜的意味,用在此处不恰当,应用“尊重”。综上,选B。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 ,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
①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
②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到另一间狱室去
③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
④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
⑤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
A. ④⑤③①②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①③⑤④ D. ⑤④③②①
3.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客至》首句“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寓情于景,表现了作者在闲逸的江村中寂寞心情,为后面的喜客心情巧妙铺垫。
B.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运用设问、想象等手法,联想此去前路艰危,表现英雄失路之悲。
C. 《安定城楼》结句“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运用典故,把朝廷禄位比作老鼠,而自比清高的凤凰,表现自己崇高理想。
D. 《九日齐山登高》结句“故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借齐景公登牛山“泣下沾巾”之典,直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不平和感慨。
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 《礼》经济人轮(下属) 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