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00字。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写作背景:
  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的文章。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学情分析
  对七年级学生而言,还不可能深入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痛苦、失望、反省、内疚、自责????????????这样负面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2、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梳理脉络
  (一)作者简介。
  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干农活。
  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一起。他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是人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苦难与信仰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史铁生苦苦地追寻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人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瘫痪(tān huàn)     憔悴(qiáo cuì)   仿膳(shàn)   jué(诀)别  翻来fù(覆) 去
  2.解释词义。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烂漫:文中指颜色鲜艳而美丽。
  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3.课文写母亲关爱儿子是围绕哪件事展开的?
  看花——线索(板书)
  (1)“我”对看花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拒绝→同意→主动
  (2)文中的母亲和儿子的健康状况如何?
  母亲:整宿肝疼→病入膏肓→离开人世
  儿子: 双腿瘫痪
  (3) 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
  绝望封闭→积极乐观
  4.我的脾气如何?改变我的人?(过渡)
  脾气:暴怒无常     改变我的人:我的母亲
  二、感知母亲,诠释母爱
  要求:面对“我”的暴躁,母亲是怎么做的?提示:人物描写的句子(如找出有关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用不同的符号标出。
  请自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可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