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说课稿,并配有相关资料和联系,约16180字。
《风波》
武汉市第25中学 周燕
一、教学设想:
教学这篇小说,我们想打破以往小说教学的常规模式,充分利用附录文章和相关资料,将综合阅读纳入到传统的小说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对作者和文本有更丰厚的认识,另一方面,将综合阅读的训练点贯穿在教学的过程,以适应新题型,提高应考能力。
二、教学过程:
整个过程历时九个课时,流程如下:
授课之一:感受鲁迅、走进时代(两课时)
钱理群教授说:“要使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对这些具有精神原创性的大文学家、大思想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把他们的精神扎根在孩子的心上,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不关他将来做什么事情。”他提倡在中学阶段,学生应该选读四大作家,或者说是四大作品,而鲁迅则是其中之一。因此学习本单元,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一个丰富的鲁迅,而决不是过去那个他们所认为的狭隘的鲁迅。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鲁迅的真、触摸鲁迅的精神,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震撼。
根据毕业班的实际现状,同时考虑到所收集材料的有效性,故而有关鲁迅介绍的材料由教师根据授课需要挑选。关于文章的背景介绍,虽然在历史课上学生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但是考虑到我们学生的层次,觉得还是有必要重复罗嗦。因为之前学生已经阅读了大量的文字材料,所以在介绍背景时,采用播放动画故事的形式,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次训练要点:浏览、勾画、筛选、组合信息
1、材料内容:
鲁迅的生平、鲁迅的创作、学生眼里的鲁迅、邻居眼里的鲁迅、儿子眼中的鲁迅,鲁迅的遗嘱、名人评价鲁迅(见附录(一)(二))
2、操作流程:
①教师从自己阅读鲁迅的体验导入,在情感上感染学生,激发学生阅读鲁迅的兴趣。
②快速浏览介绍鲁迅生平的文章和附录中的《鲁迅自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四个历史时段的经历,让学生对他的一生有一个具体明晰的印象。
③浏览毛泽东的《论鲁迅》,首先明确写此文的意图,并概括鲁迅的三个特点。速读辅助材料(四则名人对鲁迅评价的材料),思考:鲁迅三个特点在四则材料中的具体体现。并综合五则材料,谈谈自己对“鲁迅精神”的理解。
④浏览“学生眼里的鲁迅、邻居眼里的鲁迅、儿子眼中的鲁迅,鲁迅的遗嘱”三则材料,并结合这三则材料理解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刻内涵。
⑤播放动画故事,了解小说背景。
3、环节反思:
①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让学生对鲁迅了解得那么透彻、深入,但是从课后学生的反馈来看,基本目的已经达到。至少,鲁迅不再是那个严肃的、刻板的、高高在上的、让人难以接近的神话般的人物,在学生心目中,他既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个慈祥的长者;他既是一个勤奋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仁爱的父亲。从情感上,学生和鲁迅的距离近了。
②大量的阅读材料,容易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影响阅读的效果。同时,对于“鲁迅精神”的理解,因为没有作品阅读为基础,学生还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授课之二:自读文本、比较综合(三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