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30字。
《声声慢》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材分析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教学目标
1.积累基础知识,引领学生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有效提问,理清思路,激发学生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通过抓关键词和意象来品味词的意境意蕴,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了解李清照词的特点,领略宋词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重难点
1.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2.体味《声声慢》的“愁”情。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李清照词的风格及变化。
3.自查资料,了解《声声慢》的创作背景。
4.自读课文,读懂大意,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一、导入:
积累李清照名句,导入新课。
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
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7、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
8、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10、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
11、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蝶恋花》
12、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
13、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1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15、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
二、文学常识:
1.作者:
李清照(110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词宗。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藏书甚富,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与夫赵明诚(吏部侍郎赵挺之子)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编写了《金石录》。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