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5(7份)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5 关键能力 第1讲 学会题文比对快解散文选择题.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5 必备知识 读文—读懂文本才能精准答题.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5 关键能力 第2讲 强化整体意识精解思路分析题.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5 关键能力 第3讲 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5 关键能力 第4讲 提高理解能力深析词义、句意题.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5 关键能力 第5讲 深化技巧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5 关键能力 第6讲 注重挖掘分析把控形象概括鉴赏题.doc
一、把握散文的文本特征
(一)基本特征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征。“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1.散文取材“散”。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散文行文“散”。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有变化。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景中融情;可以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也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3.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神不散”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约束。
(二)内容特征
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散文一般包括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叙述多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述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2.抒情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目的,往往借助形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形式特征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记叙、议论融为一体。
2.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掌握散文文本的“3步读文法”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散文,它们的文本特征都是“形散神聚”,所以在读文时根据这一特点,带着“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这些问题去读文。
第一步:落实“写什么”——明确散文所写内容
1.抓标题
有的标题提供了文章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写作内容等信息,与作者的情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快速阅读散文,需要特别关注标题的作用。
2.找线索
……
思路分析题是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着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试题涉及文章整体结构、段落结构,段与篇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考法一般有3种:分析行文思路,分析线索作用,分析句段作用。
考法1 分析行文思路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分析行文思路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思路有不同层面,对全篇而言有总体思路,对具体段落或层次而言就是局部思路。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8•浙江卷)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汴京的星河》)
(2)(2017•北京卷)文章叙写了玛丽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根河之恋》)
(3)(2016•北京卷)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梳理”“分析”等作答动词和“写作思路”“构思”“心理变化”“心理感受”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熟知类题通法
精解行文思路题“3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把握要求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
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
阅读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景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常见的考法有概括分析形象特点、分析物象作用。
考法1 由表及里概括分析形象特点
散文往往通过借助人物形象来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也可以有多位中心人物,而人物本身往往是真实的。对于形象鉴赏题,应从多个角度概括分析,并深入思考形象的内涵和作用。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9•天津卷)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2)(2016•浙江卷)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形象。(《母亲》)
(3)(2015•北京卷)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说起梅花》)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品质”“性格特点”“形象”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熟知类题通法
“4角度”概括分析形象特点
1.从人物言行角度
筛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内容依据是作品中人物自身的言行。
2.从描写手法角度
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的特点。
3.从抒情议论角度
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分析时不可忽视。
4.从时代背景角度
结合文章主题与时代背景,分析文中人物在事件过程中的表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