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90个字。
让新课程下的语文课“活”起来
天津市蓟县城关镇仓上屯中学         蔡素香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通过我教了一年多的实验教材才慢慢体会到。课本无非只是那么薄薄的一本,由上百页的纸张装订而成。而新的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却是要求教师要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语文课堂,进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从方方面面使语文课“活”起来。
一、首先让教材“活”起来、让教材“厚”起来。
    语文这一科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一课的时候,我有意识地把课文中的 “我”和同学万芳之间的无私而纯洁的友谊与成年人对待交往中的利益关系形成对比,以此突出孩子与父母两代人之间的不同观点。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地走向生活,通过生活观察,或与家长、亲朋的访谈等方式,让长辈们谈谈他们对《羚羊木雕》一文中“我”做事的看法,并指导学生将了解到的情况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形式进行加工整理,最后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由于父母生活年代、生活阅历、个人认识等与子女有所不同,价值观也会存在分歧,代沟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另一方面,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注意读准重音、语气、语速,并请分配到角色的同学们到前面来,可以边读边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这样,能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内心世界。
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思考:(1)在这场家庭矛盾中,究竟谁是谁非,谈出自己的看法;(2)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同学们各抒己见。最终达到认识上的统一(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归结到: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