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165个字。
最美丽的邂逅
              ——初探新课程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闲林镇一中  陈卫
内容提要: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编著的中学语文教科书,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在语文教材改革发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素质  能力 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课标》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因此,在教材里,每个单元的课文后面都设计了“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些活动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合理。大多数活动要求学生动手搜集资料,筛选信息,研究问题,与合作者进行口头交流,向全班作出汇报与书面展示。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模式,像一个倒置的漏斗,表面看入口窄,可是一旦进入活动课程就会发现有着广阔的空间。它已完全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模式,把学生推到各种情境、时空中,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在交往交际中学习,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更能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如果教师能够按着《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将综合性学习真正落实到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必将得到提高。

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课程。这种课程是以某种程度的学科的学习作为基本条件,并且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很丰富。它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意义,1、语文学科内的知识综合(语文知识的融会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2、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3、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重在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促进学生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运用于实践。把它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育理念的一大进步。
  综合性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策略,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体现了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协调发展与整体推进。

  特点一:整体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性特点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人的个性有整体性,人、社会、自然的彼此交融构成具有整体性的世界。所以,任何主题的综合性学习都应该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出整体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