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30字。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能力目标】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课文中小桃树与作者有什么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彩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积累的有关桃花的诗词曲或成语有哪些呢?(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一树桃花一树诗,千树花语为谁痴?”自古,桃花、桃树、桃木就是春天和美好的代名词。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棵小桃树”却是个弱者。它有着怎样的命运和情操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贾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树》。
二、预习交流(课前布置预习)
1字词教学(梳理字词)
褪 哆嗦 矜持 执着 服侍 猥琐 渺小 魂魄 幼稚 颤抖 赤裸
2成语猜读
血气方刚 轰轰轰烈烈 祸不单行
3作者简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
贾平凹,当代作家。1953年出生于陕西农村。主要代表作品有《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
4写作背景
贾平凹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土生土长,生活贫苦。长大后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方知人世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了。在极左路线的重压下,他遭受了种种不幸。但像小桃树一样,他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三、整体感知
(一) 初读课文,感知小桃树的生命成长过程: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1、课文记叙的顺序有什么特点?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本文先写眼前情景(第1、2段),描述“今天下雨”,小桃树被风雨摧残的情景。接着回忆过去(3—8段),倒叙“好多年前“我”栽种小桃树的经历。最后又回到眼前的情景上来(9—14段),描述看到风雨中树顶“一个欲绽的花苞”,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全文可以依此分为三大部分。
插叙。现在——过去——现在。
2.用横线画出表明小桃树生长过程的词语,试着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埋在角落里→萌芽→长上二尺来高→有院墙高了→开花→保留一朵欲绽的花苞
四、深层探究
结合教材进行朗读指导,点名读,自由读,有感情的朗读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