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00字。
浅谈戏剧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利与弊
福安二中 教研室
没有好莱坞的惊险动作,没有科幻片的离奇情节,没有电脑合成的神奇画面,仅凭人物语言支撑起一片艺术天空的戏剧,从一开始就不讨学生的欢心,这也注定了它吸引不住学生的眼球。但戏剧是一门囊括诸多艺术成分的综合艺术,它是一种以“人”扮演为主体的综合性表演活动,可挖掘出人们情感与智慧的潜能与才华,抒发心智与情感的悸动,展现出人类最高的精神层面。因此高中生对中外优秀戏剧作品的学习,可以很好的激发自身的道德情感,了解“文学即人学”的内涵。所以,我根据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其中不乏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现将使用过程中的个人感受归纳如下:
一、化平淡为精彩
当学生有限的个人阅历受到丰富的剧本内容的挑战时,当他们自由的想象受到时空限制时,当教师的一张嘴一根粉笔和一块黑板还不足以满足时,以声光电为特征的多媒体使戏剧更加直观、形象、生动。课本上的文字就转化为可感可听可视的形象和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高涨,自主地调动了多种感官来学习戏剧。
1、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情境刺激是人的情感产生的客观基础和直接动因。情感活动这一规律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以“境”育情。因此,在进行《雷雨》和《茶馆》的教学中,我充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电影看话剧。
《雷雨》的电影片断,逼真地展示出周公馆里的氛围。远处隐约可闻的雷声,密不透风的客厅,黯淡的光线,笨重的旧家具以及一张很不和谐的旧相片,都迅速的把学生带进了“坟墓般”的周公馆。学生很快就对周朴园和侍萍的相貌服饰产生了“原来是这样的两个人”的感叹,引起了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形成的场景想象的反响和共鸣。
《茶馆》的话剧片断,则有声有色的再现了民国初年北平城内的裕泰茶馆。改良后的茶馆里,“莫谈国事”越写越大横挂在门梁上,英美日等国的国旗八字挂开,提供给茶客挂鸟笼的细横木不见了,多了留声机,多了格子桌布。还未开张的茶馆,就有李三的唠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求;还时不时传来城外轰轰的炮声。在这样的情境里,学生能感受不到战火纷飞、百姓颠沛流离、小商人的苦心经营、恶霸流氓的横行于世吗?同时,也让学生走进了相对陌生遥远的年代,填补了他们的学识空白。
这两课的多媒体使用,最大限度的创设了情境,有效的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情感。
2、多媒体让艺术形象真实感人
领悟了剧本的精髓,杰出细腻的表演,使演员们艺术的再现了文学作品。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泪水塑造出话剧中的经典艺术形象。而这些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让生活阅历相对单纯的学生较容易的把握住作者的创作情感和作品主题,较好的了解戏剧中人物的性格。
如《雷雨》的电影片断生动地展示出三十年前的情人相遇相认的过程,以及人物那令人意外而又在意料之中的反应。善良单纯还心存幻想的侍萍与阴险狠毒家庭至上的周朴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周朴园的“冷笑”与质问无不表现出他的冷酷与阴险,侍萍的“苦笑”又包含了多少周朴园对她的误解的辛酸、苦涩与委屈。这些细微处很直观很形象地展示了人物性格是如何在矛盾冲突中逐渐发展、变化的。
又如《茶馆》的话剧片断,让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