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270字。

  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知识模块梳理训练(二)
  齐桓晋文之事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褊小(biǎn)    庖厨(páo)
  侃大山(kǎn)    陈词滥调(làn)
  B.忖度(dù)    鞭笞(chī)
  闭门羹(gēng)    沐猴而冠(guàn)
  C.商贾(gǔ)    庠序(xiáng)
  碍面子(ài)    卓有成效(zhuó)
  D.浸渍(zì)    赡养(shàn)
  孺子牛(rú)    瞠目结舌(chēng)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为长者折枝
  B.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盖亦反箕本矣
  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罔民而可为也
  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敏:聪慧
  B.百亩之由,勿夺其时   夺:夺取
  C.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说明
  D.奚暇治礼义哉   治:讲求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得闻与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B.王坐于堂上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D.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臣未之闻也         B.莫之能御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臣闻之胡龁曰
  6、下列对文本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霸主,孟子不会不知道他们的事,但孟子意在劝说齐宣王行仁政称“王”,而不是靠武力称“霸”,所以推说不知而转换了话题。
  B.当齐宣王问“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时,盂子回答得简短肯定,不容置疑,这样就一下子激起了齐宣王探究“王道”的兴趣,为下面的进一步劝说打开了局面。
  C.孟子引用齐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齐宣王不忍杀生,有恻隐之心,而这正是“仁”的开端。但这故事是孟子临时虚构的,所以他委婉地说“闻之胡龁曰”。
  D.孟子在这里提出的"保民而王”,实质上就是他一贯提倡的“仁政”思想,后面孟子又先后用“不忍”“推恩”“反其本”等说法对此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7、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子善于诱导、善于论辩的一组是(    )
  ①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②无以,则王乎?
  ③然则废衅钟与?
  ④不识有诸?
  ⑤是心足以王矣。
  ⑥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