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20+1550字。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提分攻略1 六大设误手段和九大命题陷阱再回顾
  提分攻略1 六大设误手段和九大命题陷阱再回顾
  (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考生不了解命题人设置选项所运用的命题手段,不能准确识破选项所设置的答题陷阱,往往导致答案“不准确”。下面我们再来明确回顾设置选项所运用的六大设误手段及错误选项所设的九大陷阱,以便考生在答案的“准确”上有所突破。
  六大设误手段
  删减 删减句子中的定语或状语等修饰成分可能使语意发生改变,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使原文内容发生改变。
  调换 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从而改变句意。
  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使原文意思发生变化,从而形成错误选项。
  遗漏 看似保留了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胡拼乱凑,使信息随意组合,形成错误选项。
  九大命题陷阱
  曲解文意 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张冠李戴 所谓张冠李戴就是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是乙的观点,或者将甲的属性说成是乙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范围不清
  (误划类别) 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扩大、缩小(以偏概全),或把本属于同一类的拆开,说成两类或几类,或把本不属于同一类的合并为一类。
  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指将一些似乎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造成选项中表述的概念的属性、本质特征、具体作用或发展趋势等内涵发生改变。
  ……
  题型二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题型特点]
  1.题干表述明确
  论述类文本的第2题,通常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实质上是全面考查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三者关系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
  2.选项设置灵活
  选项 命题角度
  (2018•全国卷ⅠT2-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侧重考查立论的前提
  (2017•全国卷ⅠT2-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侧重考查论证的角度
  (2017•全国卷ⅠT2-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侧重考查论证的思路(结构)
  (2018•全国卷ⅠT2-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侧重考查论证方法
  (2018•全国卷ⅡT2-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侧重考查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特别提示:(1)“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2)“立论的前提”就是指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后面有关论点的相关论证不能成立,没有意义。
  [技法回顾]
  (一)“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解题3步骤
  (二)论证常识
  论述类文本 类型 立论文、驳论文
  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归谬法
  结构 (1)基本结构 引论、本论、结论
  (2)论证结构 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分式、综合式
  [典例剖析]
  [例2]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文本见本专题 “例1”),完成后面的题目。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