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20个字。
场景一
旁白:很早就知道,我是在村那头的坡顶上捡来的。据说,那个季节,天还不太冷,依稀有几片早落的黄叶,在风中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低低地打着旋。
(背景音乐响起如《世上只有妈妈好》,演员出场)
村民甲:哟,这有个小孩
村民乙:哎,是呀。这是谁家的小孩啊?这么个天,就只用一件破蓝布袄包裹着,孩子可是会冻坏的。
村民丙:我看,这准是哪家生了孩子,不要了,是个弃婴!要不,谁看着可怜,就抱回去吧,也算是做做好事。
(沉默了片刻。婴儿哭。)
村民甲:英姨,我看还是你抱回去啊。天赐给你的呢!总比不知冷热的竹棒强。
英姨:是男娃子,还是丫头?
村民甲:是个丫头。
村民丙:英姨,收下吧,老来也有靠。
英姨:好啊。你抱给我,让我摸摸。多好的孩子啊。好啦,孩子,走,妈带你回家。(竹棒叩击地面的声音。)
场景二
英姨(自豪、炫耀着):你们看,我丫头多可爱呀,多漂亮,肉滚滚的,嫩嫩的。
演员丙:(不服气地反驳):我说大姨呀,你捡她的那天我就想说了,收养姑娘嘛,也该挑个漂亮。这丫头黑不溜秋,眉不是眉,眼不是眼。要不是他们几个(指着演员甲,乙),我早就让您不要捡她了(边说边指着婴儿) “唉哟,您眼睛看不见,才吃这个亏!”
英姨(一脸怒气):你说什么说,你真是有眼无珠,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
旁白:听说英姨以前真是泼辣啊!不过呀,为了这个丫头,英姨可改好了!
场景三
旁白:时光飞逝,小女孩也慢慢长大了。重此以后经常能看到一个小女孩扶着一个盲姨娘从小巷深深缓缓走到巷口。
英姨(走向烈日,大声叫到):卖冰棍咧——大热天的,来买冰棍吃吧冰棍可好吃啦!—(几个人围上来买冰棍)
旁白:也奇怪她的生意总比别人好,有时一天下来,竟能收入十多块。
林莉(长大后的小女孩):(一脸好奇)妈,你真厉害,生意怎么那么好?
英姨:(笑了笑)坐在太阳最毒辣的地方守着卖,一定没有错 。
旁白:那一刻,我才知道,这比别人多赚的每一分钱都凝聚着母亲加倍的血汗啊。到了冬天——冰棍无处可卖,母亲就缝制棉被,租给乡民。每晚租金四毛到六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