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50字。
2020高考作文训练
【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38年抗战时期,国立西南联大的师生克服重重困难,长途跋涉,穿越战火,努力求学,从来没有停止学习知识,即便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也依然在学习知识,向往文明,只为中华文化赓续血脉。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叫邓清清的中学女孩在被武警官兵救出来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这个坚强的女孩的诚实让听者无不流泪。
2020年,一场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阻止了全国开学的进程,但却不能阻挡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不能阻挡老师们对教学的热爱。“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师生共同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坚持学习。就读于职业技术学院的西藏女孩斯朗巴珍为了赶网课,以山石为座椅,用膝盖当课桌,在家附近-3℃的山顶上听网课,一坐就是4个小时,但能和同学们一起听老师讲课,她说“这种感觉太好了”。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以一名高三毕业学生的身份向学校微信公众号“共克时艰”专栏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抒发你的情感。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是一篇多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是目前主打的作文题型。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要立足于“求同”又要考虑“求异”。
首先从“求同”来看,三则材料只是时间情景不同,但具有一个共同的内涵:材料一是师生们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努力求学,从来没有停止学习知识”;材料二是大地震中学女孩“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材料三是“师生共同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坚持学习”。综合三则材料内容,特别是其内涵来看,其中的统一性,相同的地方是很明显的,就是“国人越是在困难面前越不停止学习探索”的精神品质。
其次,任务是“请你以一名高三毕业学生的身份向学校微信公众号‘共克时艰’专栏写一篇文章”,要注意身份,而“共克时艰”专栏也是暗含文章应该表达的主旨范围,本题审题立意中所给材料并没有明显的矛盾性、权衡性或选取性。
最后要求“阐述你的看法,抒发你的情感”就是议论文,投稿时评类。
【写作构思】
多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在立意确定后重要的是构思分层展开论述,这里比较简洁的构思是依附三则材料所给的背景性质,分别从不同的时空和情景中确立每个分论点,如:1938年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