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40字。
14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理解对偶在论述类文本中的作用。本文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形式整齐,且能增强表意效果。第一句以“嘉肴”与“至道”对举,是一组类比;第二句和第三句都是从两个角度入手,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 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一、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学学半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故曰:教学相长也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3. 重点实词
(1)虽有嘉肴 嘉F:_____________
(2)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_______
(3)虽有至道 至道:____________
(4)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F:_____________
善F:_____________
(5)教然后知困 困:______________
(6)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____________
反:______________
(7)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F:__________
强F:_____________
(8)教学相长也 长:______________
(9)学学半 学:______________
4. 文言虚词
(1)虽有嘉肴 ______________
①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
(2)其
②其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
①不知其善 也 ______________
(3)也
②教学相长也 ______________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______________
(5)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
(6)其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
(7)其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
二、文意理解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B. 作者通过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 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强”;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