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710字。

  文言文阅读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指依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考查重点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单音双音词、通假字、异读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其中对一词多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的考查是重中之重。从词性上说,主要侧重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
  掌握文言实词五大推断技法
  一 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1)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   ________
  (2)华性孝,士论多之 ________
  (3)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 ________
  (4)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________
  【解析】(1)结合语境,“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所以孝宗十分“器重”他。(2)结合语境,“华性孝,士论多之”,联系前半句意思“王华天性孝顺”,所以“多”应是“赞美”之意。(3)结合语境,五岁还不能说话,异人“拍打”他,才会说话。(4)结合语境,前一句“刘瑾被诛杀”,后面省略“之”紧跟“移”,所以“量”应为“衡量”。
  答案:(1)器重 (2)赞美 (3)拍打 (4)衡量
  附【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王华有才华,气度不凡,孝宗十分器重他。王华天性孝顺,士人在议论时都赞美他。守仁孕期十四个月才生下来。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子下凡,于是给他取名叫云。五岁还不能说话,异人用手掌拍打他,为他更名叫守仁,才会说话。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士。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上疏论救,刘瑾大怒,当廷杖打王守仁四十下,又把他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刘瑾被诛杀,衡量其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入宫朝见皇帝,升任南京刑部主事。
  二 联想迁移法
  (1)联想课本法
  尽管高考题目对考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所考查的知识点均源于课内,考生应善于把考题与教材联系起来,找到命题的“本真源头”,从而提高答题效率。有的文言实词的意义与课文中的意义完全相同,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