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课文节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文体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三、背景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今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四、内容概括
《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写作思路如下:
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 ―――归结责任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7)明确各方面责任,表明决心
五、字音字形
崩殂( cú ) 疲弊( (bì ) 恢弘(hóng) 陟( zhì )罚臧否( pǐ )
驽钝( nú dùn ) 以遗(wèi )陛( bì ) 下
妄自菲( fěi )薄 裨( bì )补阙( quē )漏
猥( wěi )自枉屈 夙(sù )夜忧叹 行( háng )阵和睦
咨( zī )诹( zōu ) 以彰( zhāng )其咎( jiù )
六、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中道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出师表》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2019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出师表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郑苏仙梦冥府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③,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
【注】①囚:指去世的人。②植:树立。③举:上报(朝廷)。
11. 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 一 官 公 服 昂 然 入 自 称 所 至 但 饮 一 杯 水 今 无 愧 鬼 神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
(2)咨诹善道( )
(3)但不要钱即为好官( )
(4)锋棱顿减( )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寄臣以大事/设官以治民
B. 陛下亦宜自谋/无功亦无罪
C. 攸之、祎、允之任/三载考绩之谓何
D. 察纳雅言/避嫌疑而不言
15. 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