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11300字。
天津市部分区2020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一)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先秦《诗经》《楚辞》到汉魏古诗再到唐诗宋词,高潮迭起,名家辈出,而唐诗就是诗歌长河中最璀璨的明珠。它( )“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每一时期都涌现了富有才情的诗人和诗作,大唐盛世所激发的宏大气象在盛唐的诗歌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诗仙”和“诗圣”的伟大成就后世鲜有能及,因此,元明清三代的诗坛多以“诗必盛唐”相号召。______________。明初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首开以“初、盛、中、晚”四分期论唐诗的先河,此后胡应麟的《诗薮》、胡震亨的《唐音葵签》等论著对唐诗人、诗作多有( )。至清代蘅塘退士编撰的《唐诗三百首》则对唐诗的学习与普及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民间谚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足见唐诗的魅力之大。
古代的唐诗选本除《唐诗三百首》外至今多不流行,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鉴赏热中,《唐诗鉴赏辞典》的编纂为民众欣赏唐诗魅力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011年,应中国青年出版社《名家品经典》丛书之约,霍松林先生又编成《唐诗鉴赏举隅》《宋诗鉴赏举隅》两部书。《唐诗鉴赏举隅》共选唐代作家36人,作品86首。其中以“李杜”“元白”的作品为最多。先生的鉴赏文章常常能将深邃的文学理论与敏锐的文学感悟相结合,情感表达与写作技巧一并解析,既引经据典,又( ),让人爱不释手。
(摘自史小军《唐诗的魅力》)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经 阐发 深入浅出
B.经历 阐发 浅显易懂
C.经历 阐明 深入浅出
D.历经 阐明 浅显易懂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学唐风气明代尤盛,唐诗学的建构就基本定型在明代。
B.明代学唐风气尤盛,唐诗学的建构就是在明代基本定型。
C.明代学唐风气尤盛,在明代唐诗学的建构就基本定型。
D.明代尤盛学唐风气,就在明代基本定型了唐诗学的建构。
3.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楚辞》是一部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富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B.古诗又称“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与平仄,常见的“歌”“行”“引”“吟”等是其主要体裁。
C.“诗圣”指杜甫,后世也称杜拾遗、杜樊川,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其诗被称为“诗史”。
D.“元白”是唐诗人元稹与白居易的并称,二人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学观点相同,在诗坛影响很大。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1月10日,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典——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今年共评选出12名科技专家和296个奖励项目。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项,授予10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科技创新正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
每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除了最高奖之外,最受关注的应该是表彰基础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此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介绍,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4.6岁,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龄52.5岁,分别比2018年下降了2岁和2.6岁。而且,超过60%的完成人为年龄不足45岁的青年才俊,有7项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年龄不到45岁。团队平均年龄不足45岁的项目26项,占比56.5%。青年人已经成为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生力军,他们勇敢,坚毅,“坐得住冷板凳”,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
(摘自《光明日报》2020年1月11日)
材料二:在“2020首科新年论坛”上,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等发布了《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9》。报告构建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以及26个三级指标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并对中国29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估,分析总结中国城市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