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250+4060字。

  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课后篇一起提高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渎:大川。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期:希望。
  C.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论:研究。
  D.卜子妻写弊裤也 写:书写。
  解析D项,写:仿效。
  答案D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乐羊以有功见疑" )┤
  B.{■("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胡,兄弟之国也" )┤
  C.{■("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 @"厚者为戮" )┤
  D.{■("郑人有且买履者" @"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 )┤
  解析B项,之:结构助词,的。A项,以:连词,用来/介词,因为。C项,为:动词,做/介词,被。D项,且:副词,将要/连词,表递进关系。
  答案B
  3.对下列句子中的“说”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②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③燕相受书而说之 ④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⑤此二人说者皆当矣 ⑥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④/②③⑥/⑤
  C.①③④/②⑥/⑤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①④“说”同“悦”;②③⑥“说”,解释,⑤“说”,劝说。
  答案B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
  B.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C.有圣人作
  D.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解析A项,“学者”古义指“读书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项,“政治”古义是两个词,“政”,治国措施;“治”,治理。今义指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D项,“因为”古义指“从而给”。今义是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答案C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
  ……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课后篇一起提高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的“穷”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必穷矣          穷:穷困。
  B.死生存亡,穷达贫富 穷:穷困,不富有。
  C.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穷:穷尽。
  D.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 穷:穷尽。
  解析B项,穷:不得志,不显贵。
  答案B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
  宦:做宦官。
  B.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矣
  称:相称,配得上。
  C.而越人跣行
  跣:赤脚。
  D.三虱食彘,相与讼
  讼:争论、喧嚷。
  解析A项,宦:做官。
  答案A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②圣人见微以知萌 ③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④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见:①动词,引见、介绍;②动词,看见、看到。虽:③④均为关联词语,虽然。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
  B.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C.陈轸贵于魏王
  D.焉往而不美
  解析D项是宾语前置,A、B、C三项是介宾短语后置。
  答案D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变是心也,居晋而可;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乎?
  (2)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3)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参考答案(1)改变这作乱的心思,居住在晋国就可以了;不改变这作乱的心思,即使居住在遥远的越国,难道就可以安宁了吗?
  (2)凭着你们夫妇的特长,到用不着这些特长的国家活动,想要使自己不穷困,难道可以做到吗?
  (3)有才有德而去掉自以为有才有德的心思,到哪里能不美呢。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鳣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渔者持鳣,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