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白居易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张孝祥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白居易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杨炎正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张祜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张耒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赵嘏作品精选精练.doc

  白居易作品精选精练
  喜陈兄至
  白居易
  黄鸟啼欲歇,青梅结半成。
  坐怜春物尽,起入东园行。
  携觞懒独酌,忽闻叩门声。
  闲人犹喜至,何况是陈兄。
  从容尽日语,稠叠长年情。
  勿轻一杯酒,可以话平生。
  9.本诗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作者迎友之喜的?请简要分析。(6分)
  10.从全诗来看,作者抒发了哪些情感?(5分)
  9.“春物尽”和“长年情”对比,突出了友情的持久;“懒独酌”和重“杯酒”对比,突出了情感的真挚;闲人之至和陈兄之至对比,突出了关系的亲密。(每点2分,共6分)
  10. 春天易逝的感伤;现实生活的孤独;朋友到来的惊喜;往日友情的珍视。(答对一点1分,四点全对得5分)
  游襄阳怀孟浩然
  白居易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馀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山水发端,赋中含兴,铺绘出襄阳山水地貌的独特气势,正是青山绿水的灵气孕育了孟浩然的诗作。
  B.诗人诵读孟诗,感怀其人,由感怀其人,而旅次襄阳,以追寻孟浩然遗踪。全诗文字清淡简朴,颇有孟浩然气韵。
  C.诗人南望鹿门,望得深沉悠远,山林青翠,蔼蔼芬芳,以壮阔淸丽之景将孟浩然的诗风更高一层地表现出来。
  D.诗歌由彼及此,由景及人,衔接过渡极为自然,字句之间深蕴对孟浩然的景仰钦敬之心全无萧瑟悲凉之态。
  16.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孟浩然的追怀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端居咏怀
  白居易
  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思归事不如。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
  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注】张翰:字季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辞官归隐。惊鵩鸟:贾谊曾作《鹏乌赋》,借与鹏鸟问答以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  惊鹧乌指对命运的忧伤感慨。谏猎书:指汉天子迷恋游猎,司马相如劝谏狩猎的奏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运用了贾谊和张翰的典故,与自己的境遇形成对比,表达
  ……
  张祜作品精选精练
  从军行
  张祜
  少年金紫①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②飞。
  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
  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丈夫功业本相依。
  【注】 ①金紫:金印紫绶,唐宋的官服和佩饰,亦用以指代贵官。②虎翼:古战阵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金紫”暗示了少年的身份,“直指”“虎翼”既写出了少年的用兵,也衬托了少年形象。
  B.打败了“千骑虏”,杀出了“百重围”,展现出少年的勇猛也流露了作者对少年的赞美。
  C.“寻鹰去”和“射雁归”,都从侧面表现了少年的箭术高超,使得少年的形象更加丰满。
  D.“从军行”本为乐府旧题,格律自由、不拘对仗,但本诗对仗工整,已深得近体诗的精髓。
  C [“寻鹰去”“射雁归”是对少年的正面描写,而非侧面。]
  2.在情感内容上,本诗末两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相同的是:两者都表达出了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
  不同的是:前者是少年满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后者则是英雄垂暮,壮志难酬的悲叹。
  本诗尾联借少年之口,说大丈夫与建功立业本就相依,宁可在边塞从军,也不愿在朝廷中担任文职,白首无为。辛词也说想要替君主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但无奈“白发生”。
  题润州金山寺  张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
  僧归夜船月,如龙拂晓云。
  树色中流①见,钟声两岸闻。
  翻思 ②在朝市③,终日醉醺醺。
  【注释】①中流:河流的中央。②翻思:回想。③朝市:泛指尘世。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诗第二联的内容(2分)
  4.“钟声两岸闻”表现了金山寺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
  ……
  赵嘏作品精选精练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清晨离去内心又将为尘世思虑所扰。
  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而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诗歌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真意远,饶有韵味。
  [解析] 颔联中“烟霞”泛指山水景物。“去”指离开。该句意为诗人吟着歌辞别宿处的山水胜景离去。
  [答案] B
  2.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要结合诗歌内容与表达技巧答题,例如竹门半开,钟声未绝,可以看出从写景上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通过描绘清幽静谧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爱,可以看出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竹”“松”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与俗世中奔忙忧劳的诗人形成对比,可以看出使用了“对比”(或“反衬”)的手法等。据此形成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①写景上视听结合。竹门半开半掩,寺院的晨钟声隐隐回荡,松枝在雨后显得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描绘了一幅幽深、静谧、出尘的山林清晨图景。②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描绘山林中清幽静谧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爱。③反衬(或“对比”“衬托”)。“竹”“松”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与俗世中奔忙忧劳的诗人形成对比,同时呼应尾联末句,表达了诗人在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④巧妙扣题。“竹户半开”,可见有早起之人;“钟未绝”,表明时间尚早,二者皆照应了题目“早发”二字,用笔绵密严谨。⑤用词精当(或“精于炼字”)。“静”字表现了松间的宁静,“霁”字写出了雨后的清新,渲染出了山林静谧、出尘的氛围。(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游记诗。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清晨离开此寺又要回到碌碌尘世的无限烦恼之中。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的山水胜景,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颈联写竹门半开半掩,寺院的晨钟声隐隐回荡,松枝在雨后显得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出一幅幽深、静谧、出尘的山林清晨图景。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天早晨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全诗语意幽远,格调高峻,使人山水之念顿深。
  [诗文翻译] 暂且停下劳累的生计,休息在树丛间。离开后,又将为世间无限的烦恼所扰。吟着歌辞别宿处的山水胜景离去,心里觉得辜负了这水石静美的秋景。竹门半开,钟声未绝,松林雨后更加静谧,鹤群刚刚返回。明天早晨愈加忧虑惆怅,只能在尘世间回首望一望此山。
  送权先辈①归觐②信安
  赵嘏
  衣彩③中独归去,一枝兰更香④。
  马嘶芳草渡,门掩百花塘。
  野色亭台晚,滩声枕簟凉。
  小斋松岛上,重叶覆书堂。
  【注】①先辈,唐时中第者之统称,也特指中进士者。②归觐:回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