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260字。

  (一)文章概述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二)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被元朝追封为“亚圣”,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三)三行对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欲:想要、希望。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 于生者,故不为 苟得也;(翻译句子)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翻译句子)
  甚:超过。  于:比。  为:做。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翻译句子)
  如使:假如,假使。  莫:没有。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则:那么。  可以:可以用来。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使:假使、如果。  之:取独。  为: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