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940字。
上海市静安区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阅读(90分)
一、文言文阅读(40分)
(一)默写(16分)
1.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
2.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望岳》)
3.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4.杏花疏影里,_____________。(《临江仙》)
5.文中直接表达两难情况下作者选择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脉脉不得语(注意“得”的书写)
(2)会当凌绝顶(注意“凌”的书写)
(3)浅草才能没马蹄
(4)吹笛到天明
(5)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注意“兼”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阅读以下古诗文,完成6-9题(12分)
【甲】_______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曹刿论战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3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这两篇作品都与作战相关。甲词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______(姓名),词牌名是________。乙文选自史书《_______》。(3分)
7.以下对两篇作品中描写沙场作战的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所占篇幅都不多
B.都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C.都刻画了明君和忠臣的形象
D.都强调了勇气是作战取胜的关键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分)
既克,公问其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两篇作品的主人公具有共同的特点,即________,但甲词重在表达______和_______;乙文则重在论述作战取胜的关键在于________和__________。(5分)
【分析】译文:
【甲】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乙】①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②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③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准确记忆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甲词的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词牌名是破阵子;乙文选自史书《左传》。
(2)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分析。
A.正确;
B.有误,《曹刿论战》没有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C.有误,甲诗没有刻画明君形象。
D.有误,甲诗没有强调勇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