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40字。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散文的阅读,虽然在《春》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对这类文章的品读方法有了一定地了解,但还不能熟练的运用,因此,方法的指导仍然相当重要。我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感知文本,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特点。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为了表现济南冬天温情这一特点,抓住济南冬天主要景物(山和水)进行细致描绘,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接着, 我组织学生多角度品读文本。通过走近“温情”的画面,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感受冬天“温情”的春意,从这三个角度体会作者抓住景物主要特征写作。
  总之,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感,感中悟,悟中品,品中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反复美读,提高学生欣赏品评美文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③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①学习写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②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充分阅读教材、教参,制作课件《济南的冬天》,下载好《济南的冬天》的视频朗读。指导学生充分预习,查阅资料,熟读课文,完成导学案习题
  教具:一体机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不说温暖明媚的春天、喧嚣热烈的夏天、金色辉煌的秋天,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东北的冬天风中带刀,云南的冬天饱含色彩。而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提示:如朔风怒号、冰雪覆盖、寒冷、萧杀????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读课文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之后再请学生向全班展示。 提示:如温晴、秀美、暖和、多情????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确济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这一点学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全文所写济南实际并非完全如此,这里面加入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进了作者特殊的感情。也就是说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1.学生朗读第一段,标划体现济南体现温晴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从风和阳光的角度,写出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特点,从而突出济南的风不冷、不酷,不硬、不厉;突出济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们带给济南,带给人们的是温暖、温柔、温情,是安适、安详、安逸。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