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知识必备专题一语言文字运用素材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知识必备专题一语言文字运用素材 人教版.doc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知识必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素材 人教版.doc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知识必备专题三高考背诵古诗文及语境式默写初中50篇素材 人教版.doc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知识必备专题三高考背诵古诗文及语境式默写高中14篇素材 人教版.doc
专题一 语言文字运用
一、常见易混实词辨析
A
[安置•安顿•安排]
“安置”着重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安顿”着重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暗淡•黯淡]
二者都指不明朗。不同的是:“暗淡”指光线昏暗,不明亮,不鲜明,如“光线暗淡”。“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
[懊悔•懊恼]
“懊悔”重在“悔”——后悔,更多的是“责己”。“懊恼”重在“恼”——烦恼,更多的是“怨天尤人”。
B
[颁布•颁发]
“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
[包含•包涵]
“包含”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包涵”指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暴戾•暴力]
“暴戾”,形容词,指粗暴乖张,残酷凶恶,如“这个老板真是暴戾,动辄对工人进行打骂”。“暴力”,名词,①强制的力量、武力,如“暴力革命”;②特指国家的强制力量,如“军队对于敌对阶级是一种
暴力”。
[暴病•抱病]
二者都与疾病有关,但词性和词义不同。“暴病”指突然发作来势很凶的病,名词,如“一场暴病,整得他意志完全消沉了”。“抱病”指有病在身,动词,如“自此以后,他一直抱病在家,不再露面”。
[暴发•爆发]
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暴发”,①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②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①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②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一、常见古今异义词集锦
[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左右]古,名词,侍臣,下属,如“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
配偶。
[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
[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今,
……
专题三 高考背诵古诗文及语境式默写高中14篇
(一)劝 学
荀 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情境识记】
1.《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2.《劝学》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 。
3.《劝学》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
, 。
4.荀子在《劝学》中如是说道: , 。以“金石”为喻,强调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说:
, 。
6.在《劝学》中,荀子首先谈到学习的意义,一番论证后,用“故”引出 , 两个比喻,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知明而行无过”。
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5.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6.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二)逍遥游
……
初中50篇
(一)孔子语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情境识记】
1.本文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
2.本文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 。
3.本文中强调不仅要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 。
4.本文中指出认真学习、时常温习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的句子是: , 。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3.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二)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