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教案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教学反思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教学课件新人教版.ppt
24 河中石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 阅读课文,分清层次,概括大意,找出层次间的关系;理解文中三类人寻找石兽的相关语句;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重点)
2.学习本文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遇事不可随意主观臆断,应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刻舟求剑”的故事吗?(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达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同学们,这个楚国人按照这种方法能找到自己的剑吗?(不能!)他要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剑呢?(马上从剑掉下去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那如果是一尊很大的石兽掉到水里,过了十多年后,我们应该去哪里寻找这尊石兽呢?(石兽掉下去的地方?下游?上游?)如果想知道正确的答案,就一起来认真学习《河中石兽》这篇文章吧!
基础梳理
1.字词清单
(1)生字注音
圮(pǐ) 棹(zhào) 木杮(fèi)
铁钯(pá) 湮(yān) 啮(niè)
溯流(sù) 臆断(yì) 欤(yú)
(2)古今异义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物理学)
②阅十余岁[古义:经过,经历。今义:看(文字)]
③求二石兽于水中(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④转转不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3)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名词作动词,划(船)]
(4)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表被动,被)
①为
……
《河中石兽》教学反思
示例一
关于文言文的讲法,思路永远相同:读文章、介绍作者及背景、翻译、内容、思想情感、总结拓展,真的没有什么新意。因为文言文似乎总是每一次考试的重点,老师也是特别重视,像我,每一个字词都希望强调到位。我也深深知道自己的教学存在的弊端,企图在文言文教学中讲得生动形象,让他们能够听得有趣,记得牢固。
课前专门去请教了师傅,她说可以在教学中穿插一下小故事;翻译的时候讲一讲人物形象分析或者背景,交叉进行,避免一直讲翻译,让学生感到疲倦。针对她提出的问题,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认真挑选了好几则《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小故事,有文言文版的,还有我自己记在脑子里白话文版的,以备调节课堂的不时之需。事与愿违,课堂上还是出现了很多的状况:1、对学生的能力估计不足,他们提前没有将课下部分注释誊写在文本内,我在讲得时候,他们一直埋头记笔记。2、没有给同学们自己展示的机会,一节课基本上都是我自己在讲,跟学生没有进行良性有效的互动;3、准备的故事和当堂练,课堂上也没有进行,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梳理文本内容上了;4、教学过程中情绪不稳定,看同学们一直在记笔记,到后面有些慌乱,部分重点内容就讲漏了,而且语气中已经有了愤怒的情绪;5、部分同学的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一组和四组的同学,个别已经走神了。
这一节课下来,我反思了很多,发现在我的语文课上,已经需要同学们靠意志力来支撑了,这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所有人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后喜欢你的课堂了他,哪怕他们一节课只有三十分钟是有效的,那也足够他们来学习新的知识了。如何把课堂变得有趣而又不流于形式,我一直在努力,但是期间的度一直没有办法把握。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办法摆脱课本和练习、考试的束缚,没有长远的眼光,缺乏对课本宏观的认
……
河中石兽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 圮于河
棹数小舟 曳
铁钯 木杮
湮于沙上 啮沙
溯流逆上 臆断欤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寺临河干 临:
(2)阅十余岁 阅:
(3)求二石兽于水中 求:
(4)竟不可得 竟:
(5)曳铁钯 曳:
(6)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
(7)不亦颠乎 颠:
(8)众服为确论 确论:
(9)如是再啮 啮:
(10)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
(11)二石兽并沉焉 并:
(12)以为顺流下矣 以为:
(13)棹数小舟 棹:
(14)湮于沙上 湮: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翻译下列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