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8700字。
2019-2020高三第二学期期初学生素质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形象为主要特点的汉语言,不可能像西方语言那样作过多的语言规则的理性分析,而应以整体 和形象思维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 语言文字的理性规则,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语言实践,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民族语言的独特规则,从而能够 。
A. 感知 弱化 师心自用 B. 感知 简化 学以致用
C. 感悟 简化 师心自用 D. 感悟 弱化 学以致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感悟,指有所感触而领悟;感知,指客观事物通过感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依据后文“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民族语言的独特规则”可知,此空应选用“感悟”。
弱化,变弱,使变弱;简化,把繁杂的变成简单的。依据“以形象为主要特点的汉语言,不可能像西方语言那样作过多的语言规则的理性分析”可知,不是要“简化规则”,“规则”是不会变的,只是要在教学中使对“规则”的分析变弱,所以此空应选用“弱化”。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得以用于实际;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正确意见。与“学生”相搭配,应选用“学以致用”。
故选D。
【点睛】正确运用词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词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词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词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词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词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词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伟大 人物,一个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是一定具备最好的心肠的, ,因此他的每一座雕像都像一束心窝,治人创伤的光芒,能够穿透观赏者心灵的最深处。
①对人间的苦难一定抱着大悲悯和大关怀
②罗丹正是具有这种心肠
③对于卓越人物和同行,他一定不会嫉妒与排斥
④他一定对世界对人类充满着温情和爱意
⑤对地位比他低微的人,包括才能不及他的人,他一定不会看轻
A. ④①③⑤② B. ③⑤④①② C. ②④①③⑤ D. ④①②③⑤
3.用下列诗句组合成一副规范的春联,最合适的一组是
①竹映高墙似傍山 ②笙歌声拂长春地 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④星月光映不夜天
⑤听烧爆竹童心在 ⑥鸟啼碧树闲临水 ⑦看换桃符老兴偏 ⑧愿得此身长报国
A. ①⑥ B. ②④ C. ⑤⑦ D. ⑧③
4.对下列语段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创作一件山水盆景等于画一幅山水画。一丘一壑,一草一木,都要有章法,合事理。山势的来龙去脉,起承转合和层次结构,树木的生相、穿插、俯仰和顾盼,皆应顺乎自然之理。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布山形,分石脉,置路弯,安坡脚,配植物,点茅舍,都要“讲理”,都要“合理”。
A. 山水盆景创作等同于山水画创作。
B. 山水盆景创作必须符合自然之理。
C. 山水盆景创作必须讲求一定章法。
D. 山水盆景和山水画创作原理相通。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
欧阳修
臣近见淮南按察使邵饰奏,为体量知润州席平为政不治及不教阅兵士等,朝廷以饰为未足信,又下提刑司再行体量。
臣窃以转运、提刑俱领按察,然朝廷寄任重者为转运,其次乃提刑尔。今寄任重者言事反不信,又质于其次者而决疑。臣不知邵饰为人才与不才,可信与不可信,如不才不可信,则一路数十州事岂宜委之?若果才而可信,又何疑焉?又不知为提刑者,其才与饰优劣如何?若才过于饰,尚可取信。万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