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640字。

  人教部编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文本式+表格式(共2篇)
  13 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人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练习默读,学习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变”与“不变”的对比,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一、导入新课
  师:莎莉文老师,因为心中有爱,能将残疾的海伦??凯勒培养成世界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让她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那些身处逆境的人战胜生活中的困难;白求恩,因为心中有爱,可以超越国家的界限,不远万里,帮助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战斗,直至奉献生命。爱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让??乔诺的小说《植树的牧羊人》,看一看一个平凡的老人,因为心中有爱,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设计意图】从已学课文中的人物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任务。
  (1)结合相关资料,扫清字词障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2)标注文章的段落序号,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
  预设
  课件出示:
  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
  ①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②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
  ③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④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
  ⑤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⑥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讲的故事。
  提示: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的句式来组织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预设  通过“我”的回忆,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几十年默默无闻地植树,让一片荒原变成绿洲而造福众人的故事。
  (4)请划分课文的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预设  第一部分(第1—20段):通过讲述者“我”的一段跨越数十年的回忆,讲述了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独自一人在荒芜的高原上种树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21段):总体评价和赞颂牧羊人的精神,收束全文,升华主题。
  (5)本文是以什么顺序叙述的?详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  时间顺序。详细写了“我”三次遇见牧羊人的经历:初遇牧羊人,看到他在种树;第二次见到牧羊人,发现树都长大了,他还在种树;最后一次遇见牧羊人,看到种树的地方变成人们的幸福家园。
  师小结:文章先总起议论,奠定“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的叙述基调,然后展开叙事,以时间为顺序,详细叙述“我”与牧羊人之间三次相遇的事件,最后又高度赞美牧羊人的精神,升华主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用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语句的方法理清故事情节,厘清文章思路,学习方法可操作性强,快速高效,为之后的小说阅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三、再读课文,品析“变”和“不变”
  1.表格梳理
  文中的“我”在这几十年里三次见到植树的牧羊人,他分别是什么状况?他给高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完成下面的表格填空。
  课件出示: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预设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的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再见牧羊人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寡言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林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最后一次相见 87岁,年事已高;住在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景象完全改观了,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